港珠澳大桥碧海飞虹 蔡冠深: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全球最大货运枢纽

分享到:          
2018-10-23 15:52: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和海佳
 
 

中国网北京10月23日讯(记者 和海佳) 静卧伶仃洋横跨三地,世界最长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历时九年建造将于10月24日正式通车,犹如南海上飞架起一条白色“卧龙”将天堑变通途,为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添强劲助力。

“港珠澳大桥与广深港高铁同为内地与香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合作工程,便民、利港,让香港腾飞再创高峰。”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在采访中表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进一步形成香港与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在人流、物流等方面的无缝对接,为香港及整个大湾区的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与新机遇。 

联系更远,方能成就更多可能。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南方这片活跃度高涨的经济热土,正以崭新姿态吸引着各界的关切目光。

蔡冠深形容“香港精神”集中体现为“创新底下的拼搏精神”,他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满怀期许:“粤港澳三地可联合在广东境内兴建全球最大的货运枢纽,另外为在大湾区长期跨境工作的海内外人士发放绿卡,提供通关、居住等便利,同时在大湾区设立港澳人士可参与的社会保险机制,比如香港人能在内地领取香港政府发放的生活保障金,让大湾区发展从人到物都流动起来。”

蔡冠深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受访者供图)

开放引资    香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蓄势待发

港珠澳大桥通车、广深港高铁贯通迎客······近日在大湾区交通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后,蕴藏着蓬勃的发展潜力与绿意明天。

“湾区经济是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香港要通过大湾区平台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促进香港和内地的科技合作。”蔡冠深表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有香港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深圳聚集了不少实力雄厚的科创企业,要加强深港合作,推进科研产业基地落地。”

蔡冠深称,大湾区主导产业要与科技联手,推进全产业链升级为智能化工业4.0时代,建造高端制造业。

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包含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等9市与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和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许多经济指标与世界三大湾区——日本东京湾区、美国的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相当。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2018年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任组长,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及澳门特首崔世安均担任小组成员。

大湾区海上交通枢纽优势同样有待增强。“要发挥香港在航运保险、船舶检验、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和客货源优势,形成多赢。”蔡冠深建议,粤、港、澳三地应联手在广东省内兴建全球最大的货运枢纽,连接中欧班列及南向通道,增进大湾区整体航运竞争力,舒缓香港、深圳及前海的土地压力。

蔡冠深进一步说,应完善粤港澳五大机场合作机制,“设立联营公司,推进珠三角空域精细化管理,提高空域使用率和空中交通处理能力。”

蔡冠深主持“印尼-香港商界交流会”。(受访者供图)

挖掘香港金融产业优势,促进大湾区银行金融行业发展也至关重要。对此蔡冠深认为,要扩大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双向流动机制,构建三地兼容的电子支付平台,提供跨境汽车保险、大湾区综合保险等服务,推动大湾区金融体系与国际接轨,“三地有资质的银行发行大湾区提款卡及信用卡,银行可跨境支持储蓄和支票账户,支持澳门元、港元、人民币甚至多种外币的支付存取。”

发放大湾区绿卡   鼓励三地高校合作办学

伴随一桥飞架三地,“粤港澳半小时超级城市群经济圈”加速形成,世界级大湾区扬帆起航,构建合理完备的人才保障与人员流动机制尤其重要。

蔡冠深表示,可发放大湾区绿卡,为高校学科带头人、高级科研及技术人员、企业高管等为大湾区长期跨境工作的海内外高端人群提供通关、居住、医疗、子女受教育等方面的便利。

那么面对诸多发展变化,如何让港澳居民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工作生活?

蔡冠深建议,应积极推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提升港澳居民及企业在大湾区广东境内投资、发展、定居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蔡冠深提出,在大湾区设立港澳人士可参与的社会保险机制,让香港人可在内地领取香港政府发放的生活保障金,而在广东境内长年工作或深造的香港人士可在大湾区甲级医院使用香港医疗券,“向湾区其它地方去推广深圳已给予港人的各种市民待遇,比如允许香港长者免费乘坐公交车、港人缴存住房公积金、港人家庭在深圳可购一套房等。”

教育是为大湾区建设输入优质人才的智力保障。蔡冠深称,深度整合大湾区高等教育资源,支持三地高校合作办学,鼓励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目前粤港澳高校本科合作项目已接近190项,但仍需采取新举措,支持香港高校到粤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让,为湾区创新产业提供人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