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会议聚焦污染防治:走好绿色路 守护蓝天碧水青山

分享到:          
2018-08-24 16:15: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和海佳 周菊珍
 
 

中国网北京8月24日讯(记者 和海佳 实习记者 周菊珍) 近年来伴随生态文明建设与制度体系设计持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环境污染治理脚步不断加快,生态环保质量获得明显改善,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污染防治还有‘硬骨头’要啃,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需要每一个人贡献力量。”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与委员们聚焦“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议题,围绕水资源保护、大气环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问题建言献策。

专题小组讨论会中,葛红林常委发言。齐波 摄。

呵护清水长流    建“民间河长制”与百姓共护河川

全国政协常委修福金形容河长制是“解决水资源污染困局的一把‘金钥匙’”,目前全面推行河长制已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在贯彻落实河长制过程中还存在难题。

“河里的问题要上岸解决,水环境污染表象在河里,根源却在岸上。”修福金表示,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等都会造成河湖污染,需要河长具备统筹整合岸上的治理力量。

据介绍,全国已设有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另有29个省份设立村级河长76万多名,打通了河长制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考核问责,让河长制落地生根。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避免河长制变成‘河长秀’,让河长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修福金建议,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根据不同河湖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压实各级河长的工作责任。

目前国内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正向纵深发展,常委和委员们对于水资源安全问题予以热切关注。

“尽快出台县级以下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技术规范,加快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推动建立以水库资源为主,城乡供水一体化为主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还建议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条例》,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行动,促进跨省市、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会上,赖明常委建言献策。齐波 摄     

水清、岸绿、景美、民乐,让河流水源焕发出蓬勃生态活力。修福金认为,治水与富民应有机结合,不断壮大生态经济,使百姓在承担治水、护水义务的同时,享受到治水带来的益处,“可以配套实施民间河长制,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河道管护工作,弥补乡村两级河长及专业巡河队员人力有限的缺口。”

打响京津冀“蓝天保卫战”   推动白洋淀生态修复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之一。

“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打赢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表示,京津冀地区应进一步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共治机制,加快筹建区域大气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区域大气环境的重大政策措施,完善区域联防联控联治、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等制度。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39.6%,重污染天数由2013年的75天下降至28天,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吉林进一步表示,今后需继续加强区域机动车污染治理,优化清洁能源政策,提升机动车排放标准,有效治理机动车污染,“要优化新能源支持政策,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

“华北之肾”白洋淀的湿地生态环保问题同样备受关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表示,作为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与绿色生态屏障,白洋淀流域涉及河北、天津等省市,其生态治理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没有先行于经济建设,容易陷入“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

李和平常委在会上发言。齐波 摄

对此李伟建议,建立引黄入冀补淀、南水北调中线和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多水源补水机制,持续做好水源涵养,管控污水排放、旅游机动船等白洋淀流域内污染,“要尽快制定白洋淀流域管理条例或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研究出台促进雄安绿色发展的改革措施,把雄安新区建成生态环境保护典范和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在李伟看来,应实施一批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重大工程,设立白洋淀绿色金融基金,运用市场化手段支持白洋淀的绿色产业发展,“要按照区域环境纳污能力确定排放总量,制定新区城市、工业、农业更为严格的排污标准,确保新区排污总量不超标。”

攻破农村污染治理难题   营造生态农业美丽乡村

今年7月,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人居环境整治”专题组赴河北、河南进行实地调研。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吴晓青表示,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是“污染防治短板中的短板”,将直接影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的含金量。

对此吴晓青呼吁,构建责任清晰的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体系,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置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提升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度。”

全国政协常委、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武献华建议,各地应因地制宜编制《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农村污染治理规划》,另外注重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问题,着力发展生态农业。

全国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协副主席边发吉认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肥农药技术,增强农业废弃物天健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依托科技全面提升农业污染面源污染防治水平,尽快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