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政协 记者 冯昭
为了破解北京“大城市病”困局,通州作为首都“副中心”的定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区建设,是打造城市品牌的一条必由之路。那么,通州区文化创意产业在今天为什么值得关注?
就此,中国网·中国政协频道专访了北京市政协委员、通州区工商联副主席谷建华。
中国政协频道:就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市区具有科技、人才优势,房山、怀柔等区县具有旅游优势,你认为通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谷建华:通州自古以来文化底蕴就特别深厚,尤其在商贸、物流方面。从隋炀帝开始,京杭大运河就对北京乃至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通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过去的北京,砖瓦、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南方人吃的大米、北方人吃的白面,都从大运河经通州运往北京,所以历史上的通州到处是仓储、物流,是一个大的物流区,在物资调配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北京城就是运河“漂”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先有的通州物流集散地,后有的北京城。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也一直没有忘记这条河,国家现在正在办理申遗,运河共流经4省2市,全长1964公里,目前,沿线各地政府都给予了积极配合。
中国政协频道:我们应如何利用这种历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通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谷建华: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把通州定位为首都“副中心”,这意味着通州要在住宅、交通等各方面配套北京市的建设,而城市化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因此,通州规划了中国宋庄、中国礼品集散地、大运河文化公园等多个文化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