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第6、10、11、13组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
不平凡的五年取得显著成绩
王惠文、梁晓华:报告对政府过去五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结构紧凑,数据详实,不回避问题。过去五年,北京市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
李平、项大北、路达、金小军:推动北京经济发展应坚持三个方向:一是以调促进,以转推升,做到可持续发展;二是以科技转化为突破口,坚持创新驱动;三是保持现代制造业持续增长,坚持招商引资方向。在发展工业方面要统一认识,大力推动“高端、高效、高辐射”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王惠文、符国群: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政府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老旧社区改造要建立相应的商业配套,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
董晓莉:要认识到老龄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老龄产业可带动旅游、金融等一系列产业发展。
黄怒波:鼓励企业和乡村联合开发山区旅游产业,既解决山区农民的就地就业问题,也为民企发展提供了机遇。建议政府深入研究相关政策,并进行推广,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发展旅游业
冼海珍、李辙:北京旅游资源的硬件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服务水平滞后,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还不高。要做好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要发展新的旅游业增长点,充分利用北京的文化资源,打造演艺、会展等高端、专业的旅游品牌;利用郊区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等形式的旅游产业。
陈军:建议政府对台湾商务区和北京台湾街的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加强扶持、宣传和引导,重新做好整合和定位,引导台商适应北京的商业环境,发展好一区一街,使之成为北京旅游和商业发展一个特色品牌。
科学规划商业布局促进传统商业转型
黄怒波:传统百货业面临入店率降低的困境,但是很多大商业区还在开发建设。政府应研究相应政策,科学规划商业区布局,避免大型商业设施过剩,促进传统商业创新。
激发科技企业的创新热情
林菁、李雪红: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速度还比较慢,成果转化不是以市场为推动,因此科技创新的主体也应当有所改变。应当激发科技企业的创新热情,重点突破,发展特色科技项目。
多出文学艺术精品促进文化繁荣
刘庆邦:对服务性文化、消费性文化、娱乐性文化强调的多,而对文学所代表的高端文化、灵魂性文化强调比较少,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强调文化建设应该突出强调文学的作用。
杨立新:促进文化市场繁荣需要规范行业管理,提高行业素质,同时也需要宽松的文化审查制度,宽松的社会氛围,宽松的文化氛围,促进文学艺术精品创作。
张泽群: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只重视文化产业而忽视文化产品,政协委员要发挥专长,多出精品,传承美德,维护公序良俗,倡导主流价值,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
赵永庄:首都文化要找准定位,建议设立文化消费节,文化节目的内容、价格要合理定位,科学确定消费节的持续时间。引导民众建立消费正义的、健康的、向上的文艺作品观念。
黄怒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提高对古村落和乡土文化重视程度。对现存古村落和乡土文化逐个进行登记,按照保护文物标准进行抢救,可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登记工作,使本市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和传承。
以精细化促进城市服务管理水平
张章笋、徐明:政府应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注重完善城市产业和功能区划,加强城市副中心建设,形成科学发展的局面,解决目前城市发展面临的各种顽疾。
李辙:在房地产政策上,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只发展商品房和廉租房两种模式,既方便管理,也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唐俊杰、金小军:建议逐步完善首都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和配套资金,鼓励在北京周边建设仓储物流基地,支持基地农产品加工预冷、分拣、包装和标签等商品化处理所需的设备设施和冷库建设。
路达:北京市老楼房多、高层建筑多,要特别关注火灾防控。建议组织专门机构统一研究落实;以街道为主,组织义务消防员并加强培训;加强消防员保护措施研究;应对火情早发现早动手,消灭于萌芽状态。
建设美丽北京、幸福北京
皮剑龙:建设美丽北京,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加快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纲要并进一步制度化,加大生态行政执法力度,整合分散在相关部门的执法权,发展生态公益诉讼。
李雪红、耿晓冬:加快完善郊区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提高其人口吸纳能力,减小中心城区压力,增加百姓居住幸福感。
孟大鹏:北京承载了太多功能,资源被过度使用。建议将市中心的行政功能区域转移,缓解城市发展的压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大会秘书处 信息来源:北京市政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