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汇智聚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勉励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今年8月,浙江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到2035年,实现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度型开放等亟须攻坚克难的短板弱项和关键领域再突破。近日,浙江省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委员们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协商议政,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汇智聚力。
科技企业:巩固科技创新“硬实力”
日前,浙江省经信厅公布了2024年浙江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杭州市萧山区汽车智能底盘、温州乐清通信连接器产业集群等18个产业集群入选。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浙亮看来,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要放大产业基金的投资和引领作用,对符合产业方向的企业发放“产业扶持券”,强化AI应用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统筹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
“创新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州市政协委员、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车磊深以为然,他建议创建产业创新中心,变“分散发展”为“集群发展”;共享平台人才资源,变“单向服务”为“公共服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变“传统创新”为“定制创新”。
科创平台:聚才浙江各展“绝活”
近年来,浙江省系统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明确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3”是“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15”则包括云计算与未来网络等15大战略领域。2023年2月,浙江省政府印发《“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等六大行动。
对标新定位,浙江加快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载体。专攻生物育种与现代农业的湘湖实验室、瞄准双碳与环保技术的白马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尖”。
眼下,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带领着团队,在杭州推进建设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希望浙江提前谋划布局人才、资金、项目等全要素创新链,全面支撑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房建成表示。
对于加快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质效,浙江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郑瑶建议,进一步凝练主攻方向,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引导企业、高校参与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同时突出战略性评价,加大对原理性、世界级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激励,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
科研机构:按下创新成果转化“加速键”
从签约到奠基,西湖大学与杭州市富阳区政府共建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只用了66天。
作为西湖大学独立科研派出机构,该项目聚焦光电集成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打造一个立足杭州、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光电技术研究、中试、产业化基地。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是承担有组织科研的理想主体。”省政协委员、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表示,“依托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拥有强大的源头创新能力,同时在校内外吸收了大量跨学科人才,组建了25支技术团队,支持17个产业项目,能够以最快速度贯通人才链。”
省政协委员、浙江科技大学校长陈建孟提出,近年来,浙江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成果显著。针对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他开出三贴“药方”——聚焦成果源头创新能力,铺好科创“最初一公里”;聚焦成果转化服务,重塑“全链条服务生态”;聚焦成果转化体制,打通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的浙江,科技企业巩固科技创新“硬实力”,科创平台聚集“浙家军”各展绝活,科研机构按下了创新成果转化“加速键”,三者合力,驱动着生产力向“新”跃升,在“浙”里蓬勃生长。
委员们纷纷表示,要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市场导向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健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筑科技人才竞争优势;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以更好开放促进创新。
省政协主席廉毅敏表示,要牢记嘱托、勇攀高峰,广泛汇聚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向心力凝聚力,为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政协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