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围绕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
“地铁一达,公交即发!实现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无缝联运’。”
“用一键式预约满足乘客最短时间内‘点对点’出行。”
……
6月24日,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围绕“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和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专题协商议政。会上,政协委员、党派代表、专家学者就助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展开热烈讨论,“金点子”不断。
让城市交通智慧绿色可持续
“目前,北京市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制度要求,围绕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施情况完成了城市‘总规’的年度专题体检。”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弘都院总规划师许槟建议,进一步完善体检评估内容,提升具体地段建设的空间场景体验感受,结合不同道路交通场站的设施特点,补充出行“满意度”评估内容,并创新出台管理办法,提升规划实施的综合效能,助力更多人性化、便利性的项目场景涌现。
如何让城市交通更智慧、更绿色、可持续?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科协一级巡视员田文建议,坚持慢行优先、绿色优先,在试点先出后进的基础上拓宽辅路织密城市的“毛细血管”网,增加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比例,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确保道路连续、宽敞、安全。
“同时,宣传‘慢行+健康’理念,进一步引导社会绿色出行意识。”田文建议,通过定期举办无车日、骑行日等活动,鼓励大众体验和采纳绿色出行方式。
推动微循环公交 解决公交车里程“焦虑”
目前,轨道交通由于运行速度快、可靠性和准点率高正成为长距离出行的优选方式之一,而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具有快捷便利的优势,解决了中短距离出行需求。
如何改善地面公交客流量下降态势?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建议,加快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一张网”建设,协调一网调度。“比如在中心城区以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为辅,削减与轨道交通长距离并行的竞争性公交线路,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和定制公交。”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季节对此也有同样思考。“可以考虑增加短距离、高发车频率和接近起终点的社区端微循环线路,如穿梭巴士等,进一步减少轨道交通及公交线路的重复率。”季节建议,在地铁覆盖盲区、地铁拥挤区段和人群密集区域等加密公交线路,有效降低车辆空驶率、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也是关键一环。”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曹先彬建议,在大数据基础上,形成智慧高效的交通信号控制体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构建路口交通状态感知体系,根据不同时段、不同道路的交通流量监测,并综合天气、出行需求等影响因素,进行信号灯配时参数自动优化、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进一步减少市民通行等待时间。
让智能交通全面助力百姓生活
“随着大模型、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预约出行将会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趋势。”会上,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委员江欣说道。
如何让智能交通全面助力百姓生活,走进大街小巷?江欣建议,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共建共用,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利用移动互联网、无线通信等科技化手段,依托全局供需优化算法实现预约出行,通过“一键式”预约等多种方式丰富智能交通服务。
北京市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委员李昕表示,静态交通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建议按照北京城市总规完善居住区停车泊位的施划要求,制定居住小区车位设置和施划标准规范,进一步明确居住小区“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范。
“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需要公众在交通理念、交通文明上达成共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主持人杨洋建议,通过建立区域交通治理协同机制,达到“顺畅、舒适、便捷”的交通效果,打造重点区域交通精细化治理示范区,并逐步在北京推广共同参与交通治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