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蓝绍敏: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证 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委员·讲述>

蓝绍敏: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证 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

2024-01-24 09:4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为我们做好政协界别工作特别是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9月,全国政协印发《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全国政协《意见》”),从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联系对象和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明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国政协《意见》为指导,守正创新、精业笃行,扎实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

深化思想认识,促进“联系”自发自觉

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相关部署要求,认真学习全国政协《意见》,我们深刻认识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联系界别群众是政协界别特色的鲜明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人民政协的基础在界别、优势在界别、活力在界别。这一鲜明特色与人民政协成立的初衷紧密相联,与人民政协的职能定位内在统一。政协委员由界别协商产生,源自界别、依托界别、代表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是人民政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联系缺失,界别与政协工作脱离,政协制度就失去了基础;联系不紧,界别与政协工作游离,政协制度就失去了优势;联系错位,界别与政协工作偏离,政协制度就失去了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好政协特色的群众路线,扎实有效开展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充分发挥政协功能,鲜明彰显政协特色。

联系界别群众是广泛凝聚共识的内在要求。委员积极联系界别群众、广泛联系界别群众、深入联系界别群众是人民政协的光荣传统。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人民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职责使命。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是加强引领的前提条件、是广泛凝聚的基础工程。通过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界别群众思想状况,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促进共识在联系中形成、在联系中凝聚、在联系中传播,就能推动大团结、大联合,筑牢共同思想基础,把界别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团结奋进、携手前行。

联系界别群众是提高建言水平的有效途径。政协委员通过履职活动参与国家治理,以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等方式建言资政,提出的不是个人诉求、表达的不是个人意见、代表的不是个人利益,重点是所在界别的呼声意愿。这就要求委员提高联系界别群众的能力、做好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与他们广交朋友、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愿所盼,总结他们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把委员所在界别特有的、其他途径反映不便的意见建议梳理出来、反映上去,更好地提高建言资政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把握主要原则,确保“联系”正确方向

全国政协《意见》明确了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主要原则,实践中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一主要原则,确保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正确方向。

合作初心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引导界别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风雨如磐不动摇、坚守初心向前行。

界别特色的履职方向。一些地方政协组织通过建立委员工作站、工作室等方式,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重社区轻界别。把“居民群众”和“界别群众”相混淆,把“进入社区”和“深入界别”划等号。有的重服务轻引领。便民服务、惠民活动、助民工作等服务功能发挥得比较多,形成共识、增进共识、传播共识等凝聚共识的作用发挥不够。有的重单向轻互动。不论是服务界别群众还是引领界别群众,比较重视为群众做了什么,但是往往忽视从群众中得到了什么,通过联系界别群众增强委员履职能力、提高委员履职水平还不够。实践中我们务必牢记界别概念、强化界别意识、突出界别特色,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

求真务实的工作方向。全国政协《意见》在主要原则中提出“立足实际、就地就近、注重实效”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核心就是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不定高指标、不做无用功。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与委员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与政协履职活动结合起来、与界别群众特点结合起来,坚持经常性、突出融合性、注重实效性,拓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广度深度,推动从“有形覆盖”到“形神兼备”转变。

完善制度机制,保证“联系”规范有序

全国政协《意见》就完善哪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作出了规定。落实好这些规定,重点围绕以下3方面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规范化水平。

围绕履职活动完善制度机制。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构建通过协商活动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机制,围绕协商主题开展联系,听取界别群众意见、增强协商议政实效;构建通过视察考察调研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机制,围绕解决问题开展联系,反映群众诉求、推动问题解决;构建通过谈心交流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机制,围绕凝聚共识开展联系,宣传阐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主动回应界别群众关切。

围绕方法途径完善制度机制。主要是解决好用什么途径、以什么形式、在什么时候开展联系等具体问题。去年以来,黑龙江省政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主要是提出了“1158”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法。第一个“1”就是每名委员联系一个“界别责任区”。“界别责任区”通常是界别群众集中、界别代表性强的基层单元(小区、楼宇、乡镇;公司、学校、院所;行业、社团等)。第二个“1”就是每名委员联系一批“界别群众联系人”。“界别群众联系人”是在本界别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非“两代表一委员”人士,一般每名委员联系10位左右。“5”就是委员联系界别群众“5个渠道”。通过调查研究、协商活动等开展履职联系;通过意见征询、座谈交流等开展上门联系;通过微信微博、网络互动等开展线上联系;通过法律援助、送医送药等开展服务联系;通过委员沙龙、读书活动等开展平台联系。“8”就是委员联系界别群众“8个必访”。明确了委员对界别责任区、界别群众联系人开展联系的8个时机。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与界别相关的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后;二是全国和省党代会、“两会”闭幕后;三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出台与本界别密切相关的政策后;四是省政协年度全会召开前;五是界别联系人工作或个人生活有重大变化时;六是界别联系人或界别群众提出重要诉求、建议时;七是界别联系人或界别群众工作生活遇到较大困难时;八是界别相关重要节日、纪念日。

围绕界别特色完善制度机制。政协界别各具特色,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也应各有特点,不同界别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依托不同平台、采取不同方法开展联系。去年年初,黑龙江省政协立足工商联、经济、民建等界别企业家委员集中的实际,结合助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了“一库一网一平台一沙龙”这一有界别特色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化平台。“一库”是省市县三级政协企业家委员数据库,目前已有3500余人入库;“一网”“一平台”分别是依托数据库建立的具有政协特色的营商环境监测网络和企业呼声反映平台;“一沙龙”是企业家委员优化营商环境建言资政沙龙。我们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核心话题,引导委员积极参与“一库一网一平台一沙龙”,同时也使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有具体抓手、有共同语言、有交流氛围,更好地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委员履职全过程。一年来,通过“一库一网一平台一沙龙”,协助省委省政府开展了民营经济政策45条落实情况等测评,梳理汇总的38条意见建议和企业诉求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认真答复,使界别群众感到“委员真联系、联系真管用”。实践中,“一库一网一平台一沙龙”增强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5个效应”:委员界别意识的强化效应、委员深入界别的推动效应、界别群众对委员代表性的认同效应、委员与界别群众联系的互动效应、对界别群众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深化效应。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主席)

【责任编辑:李培刚】
无障碍
返回顶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