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常委:加快推进增长方式生活方式和能源系统转型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降碳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污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有利于改变中国传统低效高碳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激发经济增长绿色动能,从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我们认为需要从协同治理、产业结构调整、能源革命、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大众参与等多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增长方式、生活方式和能源系统转型,一步步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具体建议:
创新能源环境气候协同治理的顶层设计,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合力。政府要引导各行各业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机遇新挑战,正确处理发展与减排、发展与安全、控碳与控能的关系。加强能源、环境、气候协同治理体制机制建设。鼓励开展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等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效水平。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形成低碳节能生产方式。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提高城乡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能源供给侧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开发利用本地可再生能源。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重构绿色低碳供热保障体系。
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强化“双碳”支撑保障。积极发展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创新信贷投放、专业化担保等特色金融服务,构建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创新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碳排放全生命周期溯源的配额有偿分配机制。探索碳普惠助力低碳新路径。结合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和完善绿色生活激励回馈机制。发展碳减排方法学,提高碳计量水平,打通不同减排场景的数据信息。探索建立城市一级的碳账户体系,推动区域间个人碳减排量数据的互通与互认。强化科学技术支撑。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引导形成全民共识,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和社区绿色低碳节能教育,发挥公共机构示范作用。推进快递包装“瘦身”、外卖“减塑”,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加大绿色低碳消费激励力度,政府采购向绿色低碳产品倾斜,推广绿色消费积分制度,通过补贴、贴息、奖励等多类型政策支持,促进绿色节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