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记九三学社中央第36次科学座谈会
11月4日,在我国目前唯一的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在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湖州,九三学社中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为题,召开了第36次科学座谈会。
“立足学习示范区的建设经验,分析各地在共同富裕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出谋划策。”会议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说明会议目的的同时,也强调了行动、建议的前提——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意义。
■ 实事求是 强调本质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分享探讨中,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揭示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联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和特性的重要论述,被作为认识的基础、建言的前提,反复出现在专家学者的发言中。
厘清认识的过程中,关于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关于乡村振兴、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也渐渐引向具体。
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共同富裕之“共同”,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此次会议议题之一,即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在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实看来,共同富裕的基本涵义是富裕加共享。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他用数据解释为何“提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难点。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副主委、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通过对浙江不同群体进行实证调查,确认财税政策在促进浙江共同富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执行效果。九三学社中央社会建设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分享了共同富裕背景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了当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重大挑战。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乡村振兴为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座谈会的另一议题,便是关于乡村振兴的经验和思考。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会长孙景淼以“七个坚持”总结浙江的实践路径:勇于发展、创业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总结“千万工程”的底层逻辑,顺应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德清县委书记敖煜新则分享了以三块地改革撬动乡村振兴,打造城乡融合促共富示范样本的成功经验。
两个议题,七人发言。数十个问题,上百个数据。九三学社中央社会建设等专委会支持、四位有关部委和地方的同志多方面介绍情况、十余位专家或提问或讨论。实事求是,强调共同富裕本质。在尝试对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进行更好认识和理解中,在实践的成功和试错中,研究重点在显现,经验也在不断总结。
■ 还有很多问题要问
有方向的把握,有经验的总结,更要有相应的建议。
李实建议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和初次分配机制,实质性推进收入再分配制度改革。范柏乃建议强化科技创新财税支持、强化县域数字经济财税支持、强化夹心县财税支持。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关注“一老一小”,提出推进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有对客观规律、对人本身的尊重。九三学社中央资环专委会副主任陈利浩认为应对第一次分配后所获财富不同去向的差别税收政策进行改革。
会场内,随着讨论的深入,有许多新问题被提出: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共同富裕?土地和产业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如何进一步发挥财政的积极引导作用?
会场外,武维华与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于座谈会前日率调研组,赴德清县、安吉县开展调研。美丽乡村的图景渐次展开,但在“美丽”背后,有没有环保的隐忧和难题?乡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农文旅融合差异化发展如何体现?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如何同时兼顾比较效益较低的粮食生产?
共同富裕涵盖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线索多、范围广。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对探究对象不断聚焦的过程。
“还有很多问题想问。”座谈结束,与会人员关心的问题更多了。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还有哪些可能?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强化法治保障?……
共同富裕这一重大课题,一场科学座谈会不可能给出详尽解答,但一次会议启迪一次思考,这次会议对于启发社内外专家继续研究问题、推动实践却无疑具有正面意义。
过去,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路上,无论是乡村振兴的实践推动,还是分配机制改革的建言献策,都有九三学社的积极身影。未来,九三学社将继续“科学”发力。正如武维华所说,“九三学社中央将持续推动共同富裕课题研究,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