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政协要闻>

瞄准“硬骨头” 以更高标准向污染宣战——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专题讨论综述之二

2023-11-13 09:3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不管有多么艰难,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从“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意味着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新污染物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五个分专题之一,成为与会人员讨论、交流的重点。

常委、委员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美丽中国建设“颜值”。

重点突破带动“三大保卫战”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这些历史性变革再次印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真理光辉和实践伟力。但我们也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巩固成果、扩大成效,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的攻坚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基础尚不稳固,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在讨论中,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的话语也代表了大家的共识。围绕着“持续深入推进‘三大保卫战’”这个“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常委们纷纷建言献策。

葛建团认为,要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新成效。“比如,针对秋冬季重点时段、污染多发重点区域,强化源头管控、协同控制;跟踪关注沙尘天气影响,开展人口密集区小环境沙尘防治,强化科学应对措施。完善水体反黑反臭长效机制,推动控源截污、清源治污、正源防污一体谋划,治标治本协同落实。”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张全参加了农工党中央在污染防治方面的调研。针对空气污染治理,他建议下一步应以基本消除重污染为攻坚重点,以点带面将全国PM2.5浓度稳定在“20+”水平;并以PM2.5控制为主线,强化PM2.5和臭氧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和重点区域协同治理,狠抓结构调整、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兴。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到长江、黄河大保护,一直以来,各部门各地区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

为继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致公党中央认为,应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并重,持续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推进“一湖两海”(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重点湖泊保护治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董事长蒋旭光认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为引领,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生态工程。

土壤污染防治也是常委们反复提及的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宁认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防止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污染是土壤污染预防的重中之重。他建议,要在全面梳理化工企业土壤污染隐患、完善相关排查制度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划设土壤污染重点区域,对土壤和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区域实施污染预警,对重点工业园区定点设置专项监测预警系统,分派专业力量对污染源进行监控和治理。

聚焦“新战场”发挥政协优势

新污染物治理被称为是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战场”,通常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

与其他污染物治理相比,新污染物治理相关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问题上,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认为,要系统研判未来一段时期内新污染物治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从新污染物治理目标指标、实施路径、管理模式、制度体系、科技与标准支撑体系等方面,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中长期规划;尽快启动《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条例》制定程序,纳入国务院立法计划。

“我们发现,新污染物治理仍面临认识有限、家底不清、体系不全、能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陈群指出,目前新污染物治理仍处于“打基础,建体系”阶段,建议要整合社会力量,加强能力建设以及区域联动。例如出台全国省级环境监测机构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计划,建立新污染物监测区域联盟;把新污染物防治纳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等区域协调机制,实行生态环境统一监测、统一标准、统一执法、统一减排与治理等措施。

民建中央在提交的大会发言中强调,要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撑。加大新污染物治理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实现在新污染物危害识别、环境监测、风险评估,以及绿色替代、减排工艺、治理修复等方面创新突破。

不仅是这些化学污染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生活中也涌现出许多新的污染源。

以快递包装为例,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介绍说,邮件快件业务量从十年前日均千万件发展到突破4亿件,随之带来的是快递包装废弃物持续增加,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产生巨大的环境压力。马军胜建议说,“要厘清各主体治理责任,建立健全责任清单,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合力攻关’的工作格局。”

“许多事物总是兴一利生一弊,现在是时候让政府、企业、社会、民众共同协力,对快递垃圾发起宣战了。”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也是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红的关注重点。她建议国务院将快递垃圾正式纳入“限塑令”治理范围,通过强制淘汰有毒有害材料,遏制、减少过度包装,提高快递包装的回收和再循环化等像当年治理超薄塑料袋一样,痛下决心大力治理快递垃圾。

再比如,生鲜快递的迅速增加也引发了冰袋等后续处理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提醒,要加强对冰袋等生活中新出现的废弃物的利用,对生活垃圾处理做全链条设计。

在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赵静看来,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可以发挥绿色税收职能作用。例如可通过动态优化税收优惠目录,将更多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纳入其中,加大对工业节能与环保治理等清洁生产工艺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清洁生产。

补短板强弱项“剑指”农业农村污染

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直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突出难点与短板所在。在本次常委会会议上,这也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民进中央认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议完善政策机制,补齐相关监测技术和指标体系短板。分区分类实施“源头减量-过程拦截-循环利用-末端治理”等措施,加快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库。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全国政协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宽寿建议,要尽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将化肥减施和粮食稳产增产列为同等重要目标。“可以参考生态环境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的成功经验,探索将农田退水进入水体的氮磷等营养指标浓度值的变化作为减施校核依据,提升化肥农药减量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农业面源减排基金,引导激励污染防治工作深入落实落地。”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张桃林呼吁重视农业新污染物治理问题。他指出,目前新污染物对耕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有所显现。建议依托现有监测网络体系,在例行监测传统污染物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重点农业新污染物调查,健全监测制度。优先在重点领域采取措施,如完善兽用抗菌药、高毒高风险农药、农用薄膜等监管。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看来,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对农村生态治理至关重要。她建议,要强化村民推动乡村绿色发展主体地位,加大乡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形成人人关心、户户参与乡村生态治理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守护“美丽家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污染防治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常委会会议虽然已经结束,但常委、委员们围绕相关问题的调研与思考一直在进行。“我们将围绕更好解决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有效遏制住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加快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讨论,积极建言献策,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政协贡献。”这正是常委、委员们的共同心声。

【责任编辑:张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