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委员·讲述>

谢茹:走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2023-11-08 09:0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但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等现象亦不同程度存在。视察江西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以城乡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走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

以城乡融合为路径,推行绿色建设

乡村与城镇共同构成了人类生活空间。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促资源共享、生态共建。

县域统筹规划。顺应城乡人口迁移规律和发展趋势,探索以县域为单元编制乡村建设规划,构建“县城—乡镇—村庄”多层级发展格局,统筹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四类村庄建设重点、建设时序,防止“只抓村不抓乡”“就村庄论村庄”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城乡一体整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向乡镇覆盖,向农村延伸,一体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水平。推动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将更多具备条件的村庄接入城镇污水管网。

要素双向流通。引导城镇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乡村,发挥城镇对乡村生态建设的支持和带动作用。比如,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抓手,引导民营企业加大对乡村环境治理项目的投资;充分发挥农业稳产保供、生态涵养等功能,为城镇提供更多绿色农产品、休闲康养空间。

以产村融合为载体,发展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双碳”理念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激活美丽乡村的经济效益。

以粪肥换化肥。针对种的不养、养的不种导致化肥过量使用、粪污弃之不用的“双重污染”,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模式,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推进粪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既解决粪污之“臭”,又提升菜茶之“香”。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变颜值为产值。探索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并进之路,依托乡村独特的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研学、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让“美丽风景”焕发“美丽钱景”。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防止拆古建新、拆真建假,保护乡村自然生态、风情风貌,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促生态成生意。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健全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有效途径,研究农业生态价值统计方法,完善农业碳汇价值评估、计量、监测体系,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农业资源生态价值实现、农产品碳汇交易及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防范机制,让生态守护人成为价值受益者。

以三治融合为抓手,倡导绿色生活

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纳入乡村治理体系,实现生态治理与乡村治理互促互进,让绿色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自治增内力。探索村民生态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强化村民推动乡村绿色发展主体地位。加大乡村生态治理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垃圾分类、节水节能等环保知识,形成人人关心、户户参与乡村生态治理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逐步破除婚丧嫁娶中放鞭炮、烧纸等陈规陋习,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

法治强保障。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法治宣传,增强村民生态环境法治观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乡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建立与农业综合执法、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等执法队伍的联动机制。比如,对超薄塑料袋、超薄农膜,既从减量使用上加强监管,更从生产流通上控住源头。

德治扬新风。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蕴涵的生态理念、生态价值,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加大先进典型宣传,深入开展“最美家庭”“最美乡村”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一批保护生态的“中国好人”。在乡村举办“绿色交换空间”“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光盘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守护“美丽家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处理好乡村建设、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厚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美丽生态就能成为乡村的亮丽名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将越来越宽阔。

【责任编辑:李培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