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舒勇:向“身边的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网北京5月19日讯 5月16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舒勇参会,并作了主题为《关于在“身边的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舒勇参加全国政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
舒勇在发言中表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们把大部分场域都指向了境外,重视“走出去”,而忽略了“身边的国际社会”。
舒勇介绍说:“‘身边的国际社会’最早由天津外办提出,他们近几年围绕身边的国际社会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前几天,天津外办与各单位一起,我们共同策划组织举办了‘身边的国际社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做了地方实践成果图片展,共有十几个省市都参与其中。”
此次活动给予了舒勇启发,让他意识到就近向国内的各领域国际人士讲中国故事,更有针对性,也更加便利高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向“身边的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由此,舒勇建议,首先要发挥各级外事部门的牵头作用。建议出台关于做好向“身边的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建立面向“身边的国际社会”的联席会议机制,研究政策,协调资源,推动落实。
其次,他还建议重点做好在华外国专家学者以及来华留学生的工作。专家学者社会影响大,做好他们的工作,可以起到改变一个人,回国带动一大片的示范引领作用。当前有大批外国专家活跃于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他们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对象,各级外国专家管理部门要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融入“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理念。与此同时,留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形成时期,做好他们的工作具有长远和战略意义,建议教育部做好留学生工作顶层设计。
再次,舒勇建议要做好外国驻华机构代表、企业人员及入境游客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境外组织人员来华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商务活动,以分享中国高速发展、“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舒勇表示,每年过亿境外游客之所以来华,是带着了解中国意愿来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极佳机会。建议各地政府招商,以及文旅部对国外游客在华期间在景区、酒店等所有场所统筹规划,全景呈现关于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带一路”相关理念。
此外,要发挥文化及文艺工作者的独特作用。舒勇以斯诺的《西行漫记》为例,这本书的出版改变了西方社会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看法。因此,今天我们更加要重视面向“身边的国际社会”开展人文交流活动,使他们了解亲近中国文化。舒勇建议文旅部要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体现时代精神并结合“身边的国际社会”、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文艺作品并向全球展示。
最后,要激活文化符号的社会影响力。舒勇建议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个历史性契机为起点,认定一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语境,与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主题创作的新时代文化符号。例如:在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高规格中国主场外交平台上曾展出过一个标志性人文景观《丝路金桥》。该作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创作语境,曾参展米兰世博会,是建国以来首个在天安门及长安街沿线展出的当代艺术作品。如今,《丝路金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文化符号入编了初中政治教科书和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以及中宣部出版的《新时代面对面》、《百年大党面对面》、二十大精神学习读本《少年强则国强》《青春有约强国有我》等一系列理论学习读本中。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丝路金桥”已经成功为“一带一路”倡议代言,成为新时代的国家文化符号。鼓励和推动各级政府及社会广泛使用《丝路金桥》这个新时代文化符号,在不断传播与反复使用中,让《丝路金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桥”的形象和寓意首先在“身边的国际社会”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舒勇也建议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以继续延用《丝路金桥》作为大会的主题景观和文化标识,来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向世界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
舒勇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在“身边的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架起友谊、合作、未来之桥,顺应历史大潮,符合沿线国家人民渴望共享发展机遇、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待。他认为,向“身边的国际社会”展示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社会,展现一个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将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社会认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