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班上有人晕厥 这位中国医生的举动“细节里有文章”

发布时间: 2023-03-30 16:3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北京时间3月24日凌晨2点多,“砰”一声响,打破了从美国底特律飞往上海的一趟航班机舱里的安静。机舱里的灯突然全部打开,机组紧急呼叫机上有没有医护人员——有人晕倒了,急需帮助。

周鹏在飞机上为患者诊治

“我是心脏科医生,不要慌,大家请听我的!”北京明德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周鹏刚刚参加完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第72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正搭乘该趟航班回国。

周鹏立即起身,发现距离座位三四排的地方已经被人群围住。周鹏透过缝隙,看到一名六七十岁的男子倒在地上,血从他的脸上淌了下来。一名乘务员正在尝试急救,病人的妻子在一旁频频呼唤他。

听到周鹏的声音,人群安静下来,为他让出空挡。周鹏俯下身,冷静地触摸病人的颈动脉和桡动脉。脉搏清晰有力,呼吸也正常,可以排除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没有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排除癫痫。接着他大声呼唤病人:“能听到我说话吗?知道发生了什么吗?”病人用微弱的声音回答:“不知道。”——意识清楚,基本排除脑缺血的可能。

机上的另外两名医护人员——俄亥俄州的口腔科李医生和纽约州的秦护士也赶到了。在他们的搀扶下,病人慢慢坐了起来。休息片刻后,他们扶着病人缓缓坐下。周鹏仔细检查了病人的头面部,发现血是从眉间流下的,只是面部挫裂伤。

围着的人都散去了,但周鹏没有离开。他询问病人的妻子,病人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史,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亲属是否发生过心梗、脑卒中或植入过心脏支架,都得到了否定的回答。病人自己告诉周鹏,他的感冒已经持续了三四天,这几天一直没有休息好,晚餐还喝了一些红酒,因为恶心、胃肠不适去卫生间,没想到在等待进卫生间时突然晕倒在地。周鹏再次确认病人意识清楚、四肢并不湿冷,经过慎重判断,他认为病人很可能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并向机组果断提出继续飞行的建议。

直到北京时间3月24日凌晨4时25分,飞机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前,周鹏都不时地主动到病人身边查看情况。由于病人是头枕部着地,周鹏担心可能的颅脑损伤导致后续出现颅内血肿。他叮嘱病人的妻子,下飞机后还要严密观察,如果48小时内发生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要立刻到医院急诊科就诊,如果48小时后逐渐出现以上症状,也要到神经内科就诊,之后还要到心内科就诊,对本次晕厥进行全面的评估。

下飞机前,周鹏又对病人做了生命体征检查,确认病人情况稳定,并再次交代随后的就医事宜。

周鹏表示,他和同事们在临床上见证过许多生死离别,作为医生要始终坚守生命至上的原则。他认为,如果在飞机或高铁上突然意识丧失的病人面临生命危险,必须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然而,如果病人的情况平稳,贸然建议备降航班或停运高铁,将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当今的航空和高铁都已形成紧密交织的网络,一个班次的临时停运将波及不计其数的在运和后续班次,不仅会产生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消耗,还会增加事故发生风险。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备降?周鹏指出,如果病人没有呼吸、脉搏和意识,就可以判断为心脏骤停。此时病人已面临生命危险,身体正在遭受不可逆的损害,应当立即进入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必须备降,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接受更加完善、专业的救治。周鹏说,尽管这次在机上看到病人脸上有血迹,似乎比较严重,但判断患者危重程度最重要的标准是生命体征,主要检查呼吸、脉搏、心跳和意识,只要这些体征情况良好,就可以暂时排除生命危险。

周鹏介绍,晕厥的原因很复杂。除了血管迷走性晕厥,还有心源性晕厥、神经源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原因不明的晕厥。不同原因导致的晕厥预后差异极大:血管迷走性晕厥和原因不明的晕厥预后良好,不会显著增加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但遭遇过心源性晕厥的患者之后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概率为20%-40%,生存时间中位数仅为6年。

传统观点认为,晕厥是“老年病”。实际上,普通人群发生晕厥的概率也不低。

周鹏认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救治病人是医生天然的职责。他也呼吁大家在飞机、高铁上遇到晕厥情况不要慌乱:一方面要尽量求助专业人士,特殊环境下对患者的诊断要注意细节;普通乘客日常也应多储备自救常识。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