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凡:引导港澳青年创业大湾区“风正还得行好船” 要提升资源配置效益

发布时间: 2023-03-08 18: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谢荣宇 | 责任编辑: 谢荣宇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波顿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王明凡

中国网3月8日讯(记者 谢荣宇)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相关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波顿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王明凡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采访。

中国网:近年来,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成为了吸引港澳青年到内地城市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重要抓手。您身在其中,有什么体会?

王明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作为平台载体,让港澳与内地青年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联系,并在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载体、建立港澳与内地青年交流融合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成效。未来五年将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如何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港澳青年人心回归工作,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总体形势和氛围很好,俗语说“风正好行船”,方向是对的,有很多值得期待。但如何“行好船”,还有很多问题待解。目前来看,许多港澳青年虽然对内地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真正前往内地创业、就业的港澳人数还有待提升。后续应继续加强舆论引导,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为港澳青年到深圳发展搭台搭梯,团结广大港澳青年,助力其成长为国家所需、港澳所需的强国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一隅。(中国网记者 张宁锐 摄)


中国网:您认为,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阻碍有哪些?

王明凡:广东省在推动港澳青年来粤就业创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存在着资源分散和考核标准僵化等问题。如基地的建设力量较为分散,执行主体相互沟通不够,甚至出现不同部门资源争抢等问题;考核指标过于量化乃至僵化,有的考核方式繁琐,没有充分考量各个基地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中国网:您认为如何才能打通港澳青年与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对接渠道,扩大基地在港澳地区的影响力?

王明凡:实际上,民间力量参与港澳青年基地建设更加“接地气”,也更加市场化和专业化。例如,“波顿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自2018年底成立以来共接待超过万名的青少年。我们呼吁相关单位推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多为基地的建设创造便利条件。

此外,可以引导基地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例如,继续支持建设香港科技园成为生物医药和电子传感等行业的高地,引导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成为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等方向的样板,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痛点堵点疏解行动,引导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树立正确发展模式,持续深化双创基地的侧结构性改革,以专业化供给引导高质量需求。

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创享湾”。(中国网记者 张宁锐 摄)


中国网:职业教育是粤港澳创新创业的重要人才保障,这方面大家的共识也越来越高,您认为该如何加强大湾区职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王明凡: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在大湾区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但由于跨区域、跨边境、跨法律制度、跨教育体系、跨发展水平及跨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特点,导致职校交流合作深度和广度都有限,横向协调难度较大,很多停留在局部的、民间的、自发的、松散的阶段,落后于全球其他的一流湾区。建议联合筹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小组”类似的协同、协调机制,在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框架之下,推进区内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同时,可以推进港澳高职院校在广东开设分校或合作办学,有效拓宽内地学子的求学渠道,为内地职业教育注入新活力。

中国网:通过将粤港澳三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您希望产生怎样的效应?

王明凡: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辐射带动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价值。例如,落实粤港澳产教联盟的专业化发展,探索粤港澳专科学历学分互认机制,并在合作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材体系、实训基地等方面都实现高质量接轨。对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有益探索,也将为我国整体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新经验、新路径和新启示。

(审稿:张宁锐)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