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杨智:建议推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统一形象标志 | 建言中国214期

发布时间: 2023-03-07 17:3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张宁锐

中国网北京3月7日讯 (记者 秦金月)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也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智提出建议,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他表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全新探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既能使长江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又能对长江文化进行系统阐释,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

加强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统筹规划

杨智表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沿线13个省区市,涵盖文化保护和展示、文旅发展和融合等各个方面。建议从中央层面建立高规格的统筹协调机制,并推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统一形象标志,对长江流域的省区市进行“一盘棋”的谋篇布局,着力形成规划合理、特色鲜明、功能衔接、开放共享的建设格局。

杨智认为,具体在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利用和建设总体规划时,应统筹考虑相关省区市实际工作和资源分布情况,整合相邻近省份和地区资源,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把长江沿线文物、文化、旅游、产业等资源有效串联,推动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城乡发展相融合,使得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既浑然一体,又色彩斑斓。

加快推进长江国家博物馆规划建设

长江国家博物馆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杨智建议,应尽快确定选址并推进工程规划建设。

杨智说,湖北地处长江中游,长江干流流经湖北省长达1061公里,占长江干流1/6,构建了湖北的生态基底、经济格局、文化根基,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命脉。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武汉盘龙城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的一座商代古城。武汉地处江汉朝宗之区,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是长江文明的枢纽城市之一,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隧道是“万里长江第一隧”;全球唯一以长江文明国际对话为主题的全球学术活动“大河对话”论坛在武汉召开,这些都与武汉城市的文化基因息息相关。

杨智介绍,武汉正在积极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保护传承、研究挖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开展24项重点工作。

因此,在湖北武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能对湖北省周边地区乃至上下游各省份充分发挥辐射及纽带效应,对于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杨智建议,文旅部等部委支持湖北武汉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棋眼”,突出先行示范区的“标杆示范”作用,集中展现长江文明的精神特色。

探索国家文化公园可持续发展和运营模式

杨智认为,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时,应与长江经济带、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融合发展。

一方面,利用历史深厚、形态完整、遗产富集的文化遗产,使其在当代产业文化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良好、后劲持续、综合平衡的“绿色产业”,诸如文化产业、智慧旅游、文旅深度融合等。将既能保持绿水青山,又能带来金山银山的新兴产业、时尚产业、高科技产业,作为长江流域的首要选择,真正走出一条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路。

杨智建议,要统筹规划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官方网站,协调长江流域文博单位,依托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长江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整合全线文物资源数据,借助云计算技术,打造线上长江文化体验与呈现系统,丰富文旅服务体验。

拓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杨智调研发现,当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资金筹集是一个重要难点,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面临的最普遍的问题。

他认为,建立省、市、县(区)多级共担以及政企合作等合理科学可持续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资金平台,形成更加多元的资金来源和合乎市场规律的投入产出效益,是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积极性,探索设立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支持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融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诸如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及个人捐赠、生态补偿征税、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