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玉明委员:创新乡村人才机制 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丨建言中国200期

发布时间: 2023-03-02 19:5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张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产业、组织的振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从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作用等方面,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建言资政。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照片由本人提供)

近年来,各地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乡村人才规划建设,吸引更多有资源、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才回归乡村创新创业,为农村技术推广、产业发展等提供支持。但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大中城市流动和集聚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乡村振兴人才短缺严重。

“要建立健全乡村规划师制度,以规划引领推动乡村绿色振兴。”在连玉明看来,乡村规划师制度既要注意专业性又要加强统筹性,加大乡村规划师培养力度,也要鼓励城市规划师下乡,实施“政府-村庄-规划师”结队机制,逐步实现乡村规划师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引导规划、建筑、园林、农业等设计人员入乡,发挥他们在生态保护修复、传统古村落保护、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作用。

如何解决农村“空心化”现象,既农村青壮年人才短缺问题。连玉明提出,要创新干部返乡、企业兴乡等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有经验、有能力、有意愿的退休干部回到故乡,把城市的先进理念、要素资源、人力资本等运用到乡村治理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引导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同时发挥新乡贤连接故土的纽带作用,让他们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鼓励和支持能人回乡,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社会贤达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

此外,如何破除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人才瓶颈的问题,连玉明认为,继续发挥驻村 “第一书记”制度的作用,将以“第一书记”为核心的驻村工作队向乡村振兴延伸和拓展。还可以发挥统战工作的优势,团结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探索实施以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团计划,以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式参与乡村振兴,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城市人才流动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探索构建驻村工作队、社会服务团、村民委员会在乡村振兴中“三位一体”的参与式乡村治理新格局。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农业深度融合为核心内容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数字乡村创新性地解决人才、技术、市场、数据等要素城乡流动不畅的难题,是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农村产业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有效路径。

针对数字乡村建设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不够、农业农村大数据统筹利用不足、建设资金和人才缺乏等问题,连玉明建议:一是在条件较好的乡村优先布局和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二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加快城乡数字要素流动;三是推动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畅通数字乡村金融血脉。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