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2-23 09:28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 作者: 孙金诚 | 责任编辑: 张静

人民政协网2月23日电(记者 孙金诚)2022年10月25日,一场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及建议——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议题的对口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机关举行。6位全国政协委员和2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港澳办、广东省政府等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与委员互动交流。这是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2022年开展民主监督工作的重要方式。

根据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有关安排,港澳台侨委员会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及建议”主题,每年聚焦一个专题开展民主监督工作。2022年的专题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为做好2022年民主监督工作,港澳台侨委员会组成以朱小丹主任为组长的调研组,于9月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根据有关工作方案,此次专题调研活动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内容,聚焦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高质量发展、优化要素配置、解决“卡脖子”问题、支持引导港澳居民融入大湾区等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提出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

受疫情影响,既定的实地调研未能成行。港澳台侨委员会立即调整方案,采取线下座谈和视频连线座谈方式,在京先后召开了3场视频会议和1场线下会议,分别与国家发改委等中央有关部门座谈,与40多位各方代表人士交流互动。同时,委托广东省政协港澳台委员会、深圳市政协、广州市政协开展协同调研。此外,为广泛听取意见,委员会还邀请部分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社科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专家学者开展自主调研。

深圳市政协调研发现,当前深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不够有效,存在隐形壁垒;深港澳创新主体间合作程度仍有限。为此,提出加强深港澳三地科研规则衔接,建立港澳主体参与、国际化、市场化的科技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支持深港澳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等建议。

“我在大湾区有很深的感受,粤港澳三地的协同是大湾区发展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叶建明在自主调研中发现,虽然大湾区重点产业集群领先全国,已形成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但大湾区与世界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有距离,存在着创新科技不足、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程度不够等短板。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关键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据了解,截至2022年10月,港澳台侨委员会共收到深圳市政协、广州市政协协同调研报告各1篇,7位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和4位专家学者提交的自主调研报告,以及书面建言材料近20篇。

“委员会还于9月13日至10月31日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通主题议政群,引导委员围绕主题议政建言。”港澳台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议政群极大激发了政协委员尤其是港澳委员的履职热情,共有99名委员发言236人次,提出意见建议85条。委员会主任会议成员也及时在议政群中加强思想引领,针对一些重要意见开展研讨,营造良好协商氛围。

“民主监督调研紧扣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精心组织对口协商,与粤港澳三地政府深入交流,促进粤港澳三地深化合作。”朱小丹表示,民主监督调研坚持在监督形式、组织方式、成果运用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做到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凝聚共识,推动问题解决,努力增进团结,积极助推港澳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促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提质增效。调研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积极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突出提质增效,多方联动,充分汇聚了各方智慧力量;注重成果转化,务求实效,帮助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对口协商座谈会后,调研组在认真收集分析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民主监督工作报告,针对资源要素流动存在障碍、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突出等问题,提出完善跨境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等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有关方面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吸收落实,有效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3年,港澳台侨委员会将继续抓好民主监督工作,不断促进粤港澳三地深化务实合作,加快推进大湾区建设,更好履行政协职能。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