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宁夏海原:让《山海情》里那方土地泛起幸福的“水花”

发布时间: 2023-01-31 13:1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中国网1月31日讯(记者 张宁锐)宁夏海原县红羊乡张元村的老百姓用上自来水已经好几年,各个自然村的老井安静地歇息在时光里,已成为长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记者了解到,多年以前红羊乡很多村庄的老井是村里很热闹的地方,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哪怕是深夜,也有村民来打水。周边村庄的地下水井普遍20多米深,且出水量很有限,白天打水人太多,吊水桶往往空下空上,所以有的村民白天在山上干活儿,夜里再来熬夜打水。

红羊乡张元村孝庄自然村“歇息”多年的老井。 张旭升 摄于2023年1月29日

其实,从红羊乡到海原县乃至整个西海固地区,历史上之所以留下“苦甲天下”的名声与干旱缺水脱不开关系。海原县虽然名里有个“海”字,但因地处干旱带,年均降雨量仅260—400毫米(年均蒸发量却达1800—2200毫米),人均占有水量15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

近两年备受关注的电视剧《山海情》,正是取材于海原县等宁夏西海固地区。大家熟知《山海情》无数镜头黄沙漫天,但剧情中的很多人名却含有“水”字,如水花、水旺、水娃、水水……“我们海吉人,把水看得可金贵了……”女主人公水花的这句台词,是当地惜水如命的现实写照,生活中缺水,就给名字里取“水”字,祈愿后世命里补水。

当然,仅仅靠名字里的愿望是解决不了用水困难的。为了让这一方土地上泛起更多幸福的“水花”,海原县几代人接续奋斗。

郁郁葱葱的植被如厚厚的绒毯,为南华山抵御地冻天寒。 张宁锐 摄于2023年1月19日

南华山的每个山坡上,几乎都能看到人工造林不曾停歇的脚步。 张宁锐 摄于2023年1月19日

在海原县城南望,南华山如翠屏矗立。南华山被誉为海原县的“母亲山”,哺育海原县城的源头活水,长期以来主要靠这座平均海拔2600米左右的大山。

网友“黄土高原人”2019年9月在美篇里晒出的盛夏南华山。 陈本宏 摄

据悉,早在1993年10月,南华山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指挥部就已成立;2004年12月起,这里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自然保护区;又10年后的2014年12月,这里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年来“踏阶而上”般冠给南华山的这些名头,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实实在在重视,是一方百姓真真切切的付出。

南华山的造林有五项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结合。所以记者看到,有的山坡是厚厚的草甸,有的地方是茂盛的松林。

海原县南华山最高峰夏日俯瞰图。摄于2022年7月,海原县 供图

相关部门提供的南华山的简介显示:1993年至2003年,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建造水源涵养林7万亩;2004年至2007年,通过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工程造林4万亩;2008年以来,大南华水生态造林12万亩。

种树不能“种数”,要保证成活率,要关注整体的生态,才可以更好地涵养水源,所以南华山长期以来坚持“网格化”管理,每个山头每个地块的管护任务都细化到人。地区还实施了“退人还山”工程,对近山的429户居民进行整村移民搬迁。目前,南华山已成为宁夏中部干旱带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也将清澈的山泉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守护她的人民。

山区的老百姓从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叮嘱里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记者了解到,目前,宁夏已将南华山人工促进生态修复工作纳入“一河三山”保护和治理,规划未来5年再造林17万亩。

护林科技人员正在南华山开展植被外来入侵普查工作。摄于2022年8月,海原县 供图。

解决海原县缺水问题,除了护山,他们还想尽各种办法。

比如,在各方支持下,几代人奋斗40年,到2015年,274公里外的黄河水终于淌进了海原县老百姓家里的自来水管,这被誉为“引黄入‘海’”工程。这一工程惠及海原县76%的人口。

比如,对于一些居住过于分散、“引黄入‘海’”水源难以覆盖的边缘地带,他们就地、就近利用泉水化解人畜饮水问题,目前累计建成自流引泉21处,解决了共8650户自来水入户问题,3.4万群众因此收益,这被称为“集‘泉’入户”。

没有泉水,“引黄入‘海’”水源也到不了的地方怎么办呢?部分村庄被整体移民搬迁;留下来的村庄,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东风里,政府统筹勘测,在地下水源较丰富的地区打机井20眼,“‘汲’井入院”,彻底解决这部分群众取水距离远、成本高、不安全的问题。

目前,全县自来水入户率达99.3%,集中供水率99.7%。正如前文所述,因为自来水管接到了锅台上,所以一些村庄里零散的老井卸下重。曾经一些极度缺水的村庄赶赴几十公里外,通过驴驮、肩扛、车拉把那“金贵”的饮水搬回家的境况已成历史,海原县家家户户的自来水管里泛着幸福的水花。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工程正在海原县高涯乡镇石峡口拉管施工。摄于2022年8月,海原县 供图。

海原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解决人畜饮水是保民生的基本,因为天然条件所限,海原县生态保护的压力依旧较大,机井超量开采也会引发系列问题,工农业发展用水(尤其是粮田灌溉)依旧面临挑战。为此,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记者注:这里指海原县西安乡)供水水源工程已起步建设,项目总投入7亿元,预计2024年全面建成,届时将有4个乡镇的约1.3万户群众受益,可灌溉农田12万亩。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