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文敬 雷蕾 3300多公里绵长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这是山东引以为傲的战略资源。2019年8月,山东省成立省港口集团。2022年,山东港口吞吐量达到17.5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700万标箱,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和第三位,增幅分别达6.4%和8.7%,整体竞争力再攀新高,实现历史性跨越。
近日,在山东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会上,围绕“融入双循环,推进山东港口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对筹备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协商有力度,议事见成效。
作为本次议题的“责任担当”,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始终以“全链条式”思维推进各项工作。调研组先后奔赴东营、滨州、日照、青岛等市实地调研,当面协商交流,与烟台、威海等市政协联动调研,商请上海、浙江等地提供典型经验。多次赴代表性企业开展“微调研”,先后组织4场线上线下交流会,分别邀请省直部门、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进一步深入研讨。
“请为‘山东港口高质量发展’建言!”依托“有事多商量”协商平台、“界别同心汇”聚识平台,省政协经济委面向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开通“民声连线”,汇集众智。
“港口自身软硬件建设,港口业务内拓外联,港口发展的当下和未来。”在广泛调研中明确港口发展重点方向后,即从以上3个维度深挖短板不足,力求深度破题。为此,省政协经济委还确立了5名委员、一市一县、3个专家的建言队伍,包括交通运输部专家、企业代表、经济界委员共10人,涵盖了高层动态、基层实际、委员视角、专家观点,力求有高度、有深度、有准度。
“但凡大国、大省,必有大港。从2018年开始,山东港口抓住一体化改革这个‘牛鼻子’,有效推动了架构重塑、资源重组、实力重振,对我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会议一开始,葛慧君便提出,要充分认识到港口是畅通双循环的“主渠道”、海洋强省建设的“硬平台”、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推动实现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功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
政协委员、专家和企业代表王先进、程学展、杨留星、徐超丽、张玉兰、张芬涛、惠增玉、秦荣菊、张立业、陈能豪分别在现场或通过视频连线发言,就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进出口新政策引导、内陆港建设、港口绿色智慧化改造等问题,与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厅、济南海关、省港口集团负责同志互动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率先发言,他建议进一步加快内陆港布局,逐步构建起“水运+班列+内陆港”的服务网络,打造“端到端”全程供应链体系,畅通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大通道,把“出海口”搬到内陆进出口企业的家门口;借鉴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模式,进一步推进丝绸之路东延。
“发展全方位海运高增值服务是航运业发展新方向,我省港口建设‘走在前’,应在深化鲁港合作方面‘开新局’。”省政协委员、华鲁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程学展以香港为例,介绍了其从以装卸为主的低端货运服务型航运业向高端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转型的案例,他建议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引导推动山东港口高增值服务发展;建立重点港口战略合作机制,吸引更多航运企业到山东开展业务,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吸引全球优秀的航运服务人才到山东工作,持续提升航运金融、管理、技术等服务,创新海运期货交易、商品对冲、投融资、港口管理等业务,逐步提高高增值业务创新发展。
“做好内河航运文章,谋划实施兰陵陶沟河、莒南绣针河通航工程,推动临沂由近海临港向通江达海跨越发展。”省政协委员、临沂市政协副主席张玉兰的话音刚落,得到副省长凌文的回应:“临沂的‘两河通航’工程,我会及时跟进和推动,近期就要安排带队调研,这既利于增加临沂革命老区的经济活力,又适应港口海河联运的规划布局,对加快鲁南经济圈协同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让企业像‘滴滴打车’那样方便‘打船’。”省交通厅副厅长高立平说,助力山东港口集团成功获批交通运输部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今后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认真总结和充分运用“智慧港口”试点建设成果经验,不断完善提升“智慧大脑”平台、“云生态”平台各项功能,推进港口码头、海事、引航、拖轮等多方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打造透明智慧口岸,全面提升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水平和港口作业效率。
凌文表示,山东将继续加快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设,集中力量实现跨越发展,协同作战实现共同发展,抱团取暖实现持续发展,真正实现“1+1>2”的叠加效应,努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在国家重大战略上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