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叶俊杰
“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明天我们就要进入2023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协工作意义重大。”2022年12月31日,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张元升主持政协第十四届青岛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现场12位委员紧扣全市发展大局和社会关切,各抒己见、议政建言。青岛市市长赵豪志在现场认真听取了发言。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也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丛锦松委员代表民盟青岛市委会的发言中提出,青岛市被誉为中国海洋科技第一城,是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海洋人才聚集地、海洋产业先行地,海洋优势在全国独一无二。他建议要发挥优势,推动形成多界别横跨、多要素整合、多主体联动的机制模式,设立市级海洋产业基金和市级海洋科技创投引导基金,组织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项目,通过资金支持和资本驱动,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石化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经过几十年积累发展,在全国化工产业布局和全省经济结构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民革青岛市委会常委王雪建议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示范区、RCEP等战略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合作,面向全球开展高端大项目招商引资,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吸引全球高端化工资源要素向青岛聚集。同时,要加强区域交流协作,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推动平度—莱州—昌邑绿色化工联动区发展,合理引导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青岛市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供应链逐步完善,但存在重点产业布局缺乏战略统筹、产业创新协同不够、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短板。”民建青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成意紧跟产业话题,建议要做好国际供应链协同分工与合作,设立中国 (上合)国际供应链创新发展中心,做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物流等业务的双向交流;探索设立开放园区及功能区供应链聚集发展分工模式,打造国家级供应链联动示范区,形成“区位品牌”效应,通过打造高端供应链产业体系及配套体系,提升青岛市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首位度。
“践行韧性城市目标理念,创建城市更新新范式。”“应夯实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建议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各界别委员深耕专业领域,提出的“金点子”层出不穷。
张元升表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践行“容·融·通”协商工作理念,进一步提升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议政建言水平,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局面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多汇发展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