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初: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路径

发布时间: 2022-12-20 13:02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钟茂初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落实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的具体行动方案。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通过扩大内需来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寻求其有效路径,成为短期、中长期宏观经济运行必须重视的课题。

当前阶段,恢复经济和稳增长,必须通过扩大内需消费来实现。扩大内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各经济主体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景气走势的信心,以及各消费主体基于信心的预期可支配收入水平。反过来,扩大内需又能促使因“需求收缩”而导致的产能低效运转状况向好转变,增进各经济主体对于经济景气逐步好转的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等。这些政策措施在近期内推行实施,将对经济运行“信号”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加快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近期内,通过必要的激励内需资源,选择那些能够带来更多就业岗位的产业、企业,以期收到显著的撬动效果。要通过产业关联分析,选择那些能够通过直接产业关联和间接产业关联带动更多就业的最终消费需求行业进行适当的刺激,以期使刺激内需资源发挥乘数效应。《纲要》中提出的产业方向包括: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提高吃穿等基本消费品质、释放出行消费潜力、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等),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文化和旅游消费、养老育幼服务消费、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群众体育消费、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社区公共服务等),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个体经济等),绿色低碳消费(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等)。激励内需的政策工具可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等方面去落实。

中长期来看,扩大内需消费,根本途径还在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根本途径又在于市场主体有效运营为劳动者带来工资收入、为要素所有者带来相应收益。《纲要》相应的举措有: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劳动收入(就业优先战略以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等),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知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进技能型劳动者与农民工等群体稳定增收、支持灵活就业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合理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等)。

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有效投资对于持续扩大内需起着关键性作用。《纲要》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目标任务,投资规模要再上新台阶,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针对投资结构仍需优化等堵点难点,拓展投资空间以完善内需体系。《纲要》提出的投资方向包括: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网络、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基础设施),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信息、融合、创新等基础设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城市设施规划和城市更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等)。

作为扩大内需消费的基础条件,必须提升消费主体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倾向,要以有效机制消除消费者对于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也就是要完善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纲要》中提出的政策努力方向包括:完善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教育、养老、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等。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