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东浩
“120急救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救能力也是治理能力,急救环境也是营商环境。”
……
初冬时节,大连市政协副主席王玲杰带领调研组先后走进市急救中心、新建成的市妇儿集团体育新城院区急救分站和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救分站,围绕督办《关于优化急救中心站点布局,进一步推动我市急救体系建设的提案》,实地调研120急救体系建设、新建站点车辆与人员配备以及指挥调度系统运行情况。
至此,市政协聚智助推120急救体系建设,已经走过第五个年头。
五年“磨”一剑——大连120急救体系建设何以引发政协组织及社会各界如此关注?
“120急救呼叫难!”2018年1月召开的大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这一群众呼声引起市政协的极大关注。
“当时,大连平均每8万人才拥有1辆救护车,而国家规定标准是平均每5万人1辆救护车。”市政协科教卫委主任付晓辉说,更让大家忧心的是,大连急救平均反应时间是20-30分钟,还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必须打通这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堵点痛点。”当年,市政协将“加强120急救体系建设”列为重点调研课题,组织发动百余名委员参与,深谋划、打长谱,决定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转年,市政协以一篇9000余字的调研报告、13篇协商发言材料的“阵容”,围绕“加强120急救体系建设”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协商成果直达市委书记、市长案头,直接推动市政府采购了13台负压救护车,并将“实施大连市急救中心通信系统改造及急救设备车辆配置项目”作为2020年15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2020年,市政协又把目光投向120急救站点布局,与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系合作,对全市120站点布局问题进行建模分析。
2021年,课题组结合城乡功能布局、区域服务人口规模、急救服务需求等,向市委、市政府正式提交了《大连市急救中心站点布局优化研究报告》。
付晓辉介绍,根据这份报告所提建议,未来大连公共卫生和城市急救“模式”,将以“15分钟到达”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市120站点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实现“患者-急救中心-救护车-医院”多方联动,以“五大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全市医疗急救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市政协科教卫委趁热打铁,于市政协全会期间提交了《关于优化急救中心站点布局,进一步推动我市急救体系建设的提案》。提案办理过程中,市委书记作出批示,市长负责调度,市卫健委深入研究,并形成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方案报市委专题会议。按照该方案,大连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市急救体系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新建急救站点工作有没有遇到困难和问题?”“还有哪些事项需要通过政协平台进行呼吁?”此次提案督办座谈会上,委员们围绕加强信息化改造、加快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和县域急救站点建设、进一步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等,与市卫健委、市急救中心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
“关注民生、履职为民,始终是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王玲杰表示,下一步,市政协将继续发挥优势作用,关注120急救体系建设,协助党委政府进一步提升城市健康安全保障能力,回应群众诉求,满足群众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