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胡可一委员指出了这条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 2022-11-11 10:41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内陆内河流域辽阔,内河航运作为水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一环。

如何加快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标准化是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的前提和保障

“内河船舶是航行于我国内河水域以及河海交界区的船舶,主要包括客船、货船、工程船等。内河航运作为水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绿色化、低耗能是其显著特点。”胡可一表示,近年来,我国内河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在绿色化、智能化等方面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前不久,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中简称《实施意见》),重点瞄准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提出了一系列实质性、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实施意见》以推动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为导向,以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舶为重点,加快先进适用安全环保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新一代智能航行船舶技术研发应用,加强产业链协同,选取典型水域场景因地制宜开展示范应用,推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集成、规模化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造船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实施意见》中还将积极推进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作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在胡可一看来,内河航运不同于海洋运输,其船舶类型多、航行水域复杂,因而标准化是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加强新型数字化智能船用设备研发,开展基于5G网络的“岸基驾控、船端值守”船舶航行新模式研究,重点突破船岸协同下的远程驾驶技术和避碰技术,提升船岸通信能力和安全水平。对此,胡可一表示,当前,数字化智能船用设备的研发也是造船行业重点发力的方向。

“目前,内河航运可以应用很多岸基的导航设备、岸基的控制设备,岸基可以实时掌握船舶动态、船舶轨迹、定位信息等,让岸基对船舶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胡可一表示,数字化智能船用设备应用在内河航运,既能确保船舶航行更安全,又能保证智能技术的落地实施。

胡可一介绍,目前,船舶管理智能化和船岸一体化管理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随着船舶信息化及大数据的应用与推广,造船企业的信息化和航运企业的信息化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可将船舶基本信息数据和船舶动态数据有机结合,如将船舶航行数据和机舱运行动态数据的共享交换,实现船岸一体化,提高航行安全性和船舶营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精准施策,变“制约”为“助力”

胡可一介绍,相较于公路、铁路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内河航运不仅能耗更低,内河水网河流水域分布也更为广阔。

“强大的水系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例如,将集装箱运输至相关枢纽港口,通过多支线航运将集装箱运输至终端用户,更快、更便捷的运输方式推动着内河航运体系和城市的良好发展,也更利于航运体系的低碳化、绿色化及内河航运的高质量发展。”胡可一表示。

不过,河道水域的自然条件因素繁杂一直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精准施策,变“制约”为“助力”?胡可一认为,打造一批满足不同水域场景需求的标准化、系列化船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至关重要。

“以长江干线、西江流域、京杭大运河为例,三条干线分别展现了我国不同的内河航运形式,可以将其作为示范区,加快推进内河航运的整体发展,逐步实现绿色化、智能化,最终形成标准化,从而初步构建内河航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胡可一说道。

优先发展绿色动力技术

从国内国际来看,绿色、低碳、智能是目前航运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内河船舶绿色动力技术。

胡可一解释称,绿色动力技术不仅包含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还包括电池动力和甲醇、氢等动力技术应用等。

“为实现绿色化运输,目前已发现具备可替代性的能源方式。”胡可一介绍,数据显示,主要以LNG作为燃料的船舶,比使用常规燃油作为燃料的船舶碳排放可以减少20%~25%,氮氧减少到80%~85%,硫的排放减少99%以上。

“目前,使用LNG的动力装置和加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供给体系及基础设施正在全面布局中,LNG可以作为替代能源推广使用。”胡可一表示。

同时,胡可一也指出,LNG仍有相当量的碳排放,从温室气体减排来看,LNG不尽理想。为此,以插电式、换电式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动船舶也是内河航运发展的趋势所在。

“目前,在部分确定航线的终端上可配置充电、换电等基础设施,基础条件是比较成熟的。”胡可一介绍。

“但内河航线由于船舶密集度较大,在航行过程中对机动性、节能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可一解释道,节能是重要的竞争力因素。LNG应用作为燃料,技术已相对成熟,相比之下,氢、氨等零碳燃料虽然可以做到近似零排放,但发动机技术的成熟度仍要进一步改进提高。

建立健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生态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胡可一带来了《关于推动内河和沿海“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的提案》,围绕内河和沿海航线“绿色航运走廊”顶层设计、配套技术等提出了建议。

所谓“绿色航运走廊”,是指在一些枢纽港之间建立零排放航线,带动加速整个航运业的脱碳进程。

如何推动内河和沿海绿色航运走廊建设?胡可一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要加强沿海和内河航线“绿色走廊”的顶层设计,建立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法规监管体系。

“其次,要以铁矿石和集装箱支线接驳运输为‘绿色走廊’的主要依托航线,建立沿海和内河‘绿色走廊’示范航线。提供相应的政策和金融支持,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还要从国家层面设立零碳发动机技术、零碳燃料围护系统、大功率电力推进技术、碳捕捉技术等建立‘绿色走廊’迫切需要的重大技术专项,增强我国绿色零碳船舶及配套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胡可一说。

“最后,从国家部委层面牵头组织我国大型航运企业、支线运输联合体、造船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中国船级社以及能源企业、金融机构等成立相关的‘零排放联盟’和‘燃料碳当量的测算标准’。”胡可一还建议,加强与世界上其他主要航运国家和大型航运企业探讨航运零排放路径,选择确定最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航运零排放发展路径,积极主导或参与相关国际规则标准的制订和修订。

9月29日,胡可一在全国政协“奋进新时代·百名委员说”系列活动第三场宣讲活动上,讲述了腾飞的中国船舶工业。如胡可一所说,要总结经典经验做法,打造一批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标准化船型形成示范作用,有力推动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从而让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一步步成为现实。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