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结彰显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大格局大智慧

发布时间: 2022-10-18 11:3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编者按:今年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

北京市政协常委、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报换和门头沟区工商联副主席陈凤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核心是学深悟透做实“大团结”这个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特别撰文认为,大团结大联合体现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大格局大智慧。中国共产党不仅高度重视党内大团结、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大团结,而且高度重视人民的大团结、各民族的大团结以及世界人民的大团结,始终强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党同一切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今年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时隔七年再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做好这项工作,要把握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不断增进共识,真正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大团结”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大团结”事关人心和力量这个“最大的政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核心是学深悟透做实“大团结”这个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

首先,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视阈来看,“大团结”是党的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

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百年奋斗历史还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2021年4月17日,江苏无锡,“同心向党 步调一致”统一战线唱响主旋律歌会在二泉广场举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统一战线摆在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100年前,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正式提出。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首次明确了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而且“统一战线”在三大法宝排在首位。1947年,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党的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七大之所以开得如此成功,与毛泽东确定的党的七大工作方针不可分开。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专门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为题作了讲话。怎样开好七大,或者说开好七大的方针是什么,这是毛泽东非常看重的一个问题。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上说:团结一致,争取胜利,这就是开好七大的方针。他解释说: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团结,一个胜利。我们要有一个团结的队伍去打倒我们的敌人,争取胜利,而队伍中间最主要的、起领导作用的,是我们的党。毛泽东强调:没有我们的党,中国人民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电视剧《换了人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解放大西南前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给几位即将奔赴前线的将领送行时感叹:国共在大陆的最后一战,竟然是黄埔军校的四位同学在较量。对方是宋希濂和胡宗南,我方则是周士第和陈赓,都是黄埔一期学员。从表面上看是黄埔学员之争,实际上是两党两军之战。此时的共产党内外团结得像“一块坚硬的钢铁”,万众一心、势如破竹;国民党上下则如一盘散沙、人心涣散,结果可想而知。

近代以来,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是大团结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同心同德的独特品格。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唤醒了全民族前所未有的大团结。曾经,一位“老延安”重返延安时问身边的人:“你们看延安的窑洞像什么?像不像同心同德的‘同’字?”一个“同”字,道出大团结的万众一心,是最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毛泽东曾写下“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豪迈诗句。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党的统一战线大团结政策感召下,一大批科技人才、文化人才等纷纷投身祖国建设,肩负起包括研制“两弹一星”在内的科研重任,为国家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且应该扩大。”

在7年前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统战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不重视统一战线,不会做统战工作等。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强调,“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

放眼当前、展望未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前所未有。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连续用了三个“更加重要”: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

回首百年党史和百年统战史,就是一部生死与共、团结奋进的历史,写满了慷慨悲壮,闪耀着铁血荣光,更凝聚着团结伟力。孔子在《论语 学而篇》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以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本”,所以就格外注重团结合作之“道”,通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以服务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局。正如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团结精神、博大胸怀的赞扬:“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就是靠大团结。团结奋进,山海可蹈。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历史和现实昭示人们,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保持团结统一、共同奋斗的精神,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能够顺利发展,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光明的前景。“大团结”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其次,从中华文明的大历史观视阈来看,“大团结”是一部中华民族史的主旋律。

2009年12月31日,广州,2010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相约2010”。56个民族大团结,为2010元旦增添无限节日气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大地上总体上以团结统一为大方向大趋势,反对和抵制分裂、渴望和维护统一成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深层精神追求和内在价值尺度。有一首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歌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胜利的优良传统,也能体现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越是在重大困难面前,越是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需要发扬团结奋斗的精神。

深入研究中华文明史,就会看到,中国人民的这种大团结精神,古已有之,绵延千年。几千年来,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朴素道理,到“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的金玉良言,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国文化。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英雄史诗。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就在于,不仅高度重视党内的大团结、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大团结,而且高度重视人民的大团结、各民族的大团结以及世界人民的大团结,始终强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党同一切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就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的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时指出:“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国共产党就是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奋斗。

立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一再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民族大团结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第三,从人类共同发展的视阈来看,“大团结”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发出的最强音。

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就会更加清晰地看到,大团结是国家治理的理想目标和重要条件。尤其在高度多样性的现代国家中,国家团结越来越成为国家治理的重大议题。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因政党政治极化、经济政策无力、族群宗教冲突、社会分化撕裂等问题面临治理困境,出现席卷全球的“西方之乱”、“世界之困”景象。在这些国家,社会离心倾向的加重,不仅使团结形态发生改变,而且给国家常态运行带来巨大压力。换言之,国家治理困境加重了国家团结困难,而国家团结的低效又进一步加剧治理困境。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当代中国,国家建构注重团结制度安排,在国家治理中保持整体团结,展现出“中国之治”的独特风景。中国共产党既高度重视党内的大团结、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大团结、人民的大团结、各民族的大团结,而且高度重视世界人民的大团结。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下方,有两个口号,中国人看了自豪,外国人看了欣慰。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一个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两个与开国大典同时诞生的标语,经过了几十年风雨沧桑,其深刻的内涵和恒久的魅力,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祈盼。还有什么能比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14亿人口的伟大民族的“站起来”更伟大,还有什么比让全世界所有种族、民族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理想更符合人类文明的整体利益呢?

2022北京冬残奥会,是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之后举办的首届冬奥会,北京冬奥会以和平、友谊和团结精神将世界凝聚在一起。有海外媒体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发表文章称,当世界因疫情而冰封的时候,如春天一般的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拥有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但是,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告诉我们,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既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更是保证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指示,就必须续写好大团结的史诗,这是对百年统战史最好的致敬和礼赞。

(作者:王报换,北京市政协常委、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凤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工商联副主席、门头沟区政协委员)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