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是指60岁以上,没有子女照顾,不得已寂守空巢的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0%,202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一些社会问题也渐渐浮现:一是空巢老人生活困难。一些没有工作或无儿女的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除部分能享受低保金外,绝大多数的老人依靠微薄劳动所得或儿女供养,甚至还有些空巢老人缺乏自理能力,难以照料自己。二是身体健康状况堪忧。虽然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缓解了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大多数老人没有做过全方位体检,没接受过健康教育。三是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长期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加上常年劳累、经济、医疗压力等易使老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四是安全隐患多,易成事故受害者。生活中,疾病突发时无法自救和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同时,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五是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服务需求与购买力错位,公益性助老服务不够。
为此建议:
1.政府方面。在“养”上,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加强相关人才培训,宣传部门积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在“医”上,建立和完善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而对于那些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通过信息库,筛选出后由政府给予救济。在“教”上,社会保障部门、养老机构、社区学校、红十字会等,为空巢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技能培训,增强空巢老年人自立养老和互助养老的能力。
2.社会方面。一是“老老互助”。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二是发展志愿服务。学校志愿者提供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吸引专业人士加入社会志愿者行列,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三是新闻媒体监督。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以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强德孝文化宣传和家庭美德建设与弘扬,加强舆论监督,努力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四是鼓励兴办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服务,实现社会化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3.社区方面。第一,依托网络进行系统化服务。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定期看望走访,并提醒子女联系、看望父母等;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第二,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一是统筹规划在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一条龙式的服务。二是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三是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四是鼓励和接纳以社区为中心,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同时,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4.子女方面。第一,子女应尽到联系、看望、照顾老人和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第二,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子女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以尽孝心。第三,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第四,积极引导老人学习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在网上交流,享受网媒带来的快乐。
5.自身方面。走“积极老龄化”之路。一是继续学习。参加如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等组织的学习活动,并利用互联网、手机APP、图书馆等资源不断提升自己。二是调整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全加在子女身上。三是积极社交。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中去。
(作者宋晖,系湖南省永州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永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