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生活在广州,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媒体的相关报道上。这次通过采访、参观企业、聆听创业故事,我仿佛才真正走进湾区,为自己是大湾区人而自豪。”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2021级刘家熙同学说,过去一个月里,南京大学“湾区青年观察团”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大湾区核心城市,采访各行各业的青年人,零距离感触到家乡创新创业的激情和蓬勃发展的力量。
7月中旬以来,刘家熙和10名同学深入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江门、肇庆等地,走访南方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等一批高校,广州市人社局、深圳市盐田区科创局、南沙区人社局等政府部门,科大讯飞华南分公司、深圳湾腾讯众创中心等企业机构,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港澳青年之家等服务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20余家单位、企业、机构负责人对话,与来自港澳台等地的多名创业者访谈,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对大湾区青年就业创业情况进行实践调研。
“这次社会实践由南大开甲书院牵头,成员来自开甲书院人工智能专业、毓琇书院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金融实验班、安邦书院生命科学专业、商学院和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项目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3周年和香港回归25周年两个基本点,从南大青年的视角出发,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创业的现状。一方面从大湾区青年的角度给出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人才、促进青年落地创业的建议,另一方面从南大学子的角度,剖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就业创业环境,为将来希望到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南大青年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带队老师邢露元说。
政府部门:如何施政打造吸才“聚宝盆”
为深入基层了解大湾区人才政策落实情况,加强深化对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情况的研究,队员们走进广州、深圳政府机构进行深入调研。
在深圳市盐田区科创局,王静副局长专门抽出时间与队员们座谈,她详细介绍盐田区科创局对大湾区青年尤其是港澳在深创业青年的支持帮扶政策以及取得的成果。盐田区已吸引了数百名港澳青年创业,创办数十家企业、机构,涉及医学健康、软件信息、电子制造、司法服务等行业,组织新兴创业企业与华大基因、骧腾科技、迈步机器人等上市企业紧密联系,成为深港两地广泛深度合作的典范。
“没想到深圳对港澳台人才的扶持力度有这么大,一定会将这些好政策告诉更多的港澳台同龄人。”这些成果令来自台湾、如今定居深圳的团队成员曾郡玫非常激动。
广州市南沙人社局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高志文介绍了粤港澳青年在南沙的就业情况,尤其是该中心如何帮助大学生发掘个人长处、就业能力的具体做法。中心为有就业需求的年轻人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开发小程序“广州南沙就业”,以提供招聘信息。政府提供扶持补贴,鼓励企业招聘毕业生,同时外包业务给民间的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定期开展一些讲座和活动,提供企业和待业青年双向选择的平台。
在团广州市委下属的广州市穗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观察团细致了解了广州文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佛山市南海云溯科技有限公司、星伦物联网等创新企业在这里孵化成长的历程,对创新孵化机制也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在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林惠斌主任阐述了粤港澳多地的协作与不同,他描绘的大湾区青年就业创业百花齐放的格局,令所有团员印象深刻。
创业者企业家:什么是创业成功的“制胜宝典”
“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的酸甜苦辣只有亲历者才更有发言权。为了获得一线鲜活数据与生动素材,观察团走遍广东,采访了许多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前线的企业管理者与创业工作者,既体会到创业之路的筚路蓝缕,也为创业者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而感动,同时也为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上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而备受鼓舞。
“到大湾区创新创业渐成风潮,欢迎更多有志青年来湾区更好地工作、生活。”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上榜者杜兰女士以自身带领团队创建科大讯飞华南公司的经历,展现了企业对源头核心技术坚守的情怀;凌翔智能的张鸿先生回忆起企业创办之初的艰难,很感恩深圳政府给了“三减三免”的社保租房补贴,帮他解决了初期企业规模扩张时资金链断裂的难题;天空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姚震邦先生以企业物联网技术快速落地实践的故事,告诉大家相比宏远的梦想、先进的技术,果断的行动力更重要;商汤科技原高性能计算总监刘文志耐心解答计算机专业学生关于就业过渡期的疑惑,让大家看到成功创业者的朴实与赤诚;高山青茶场主理人、肇庆市政协委员、央视《焦点访谈》采访人物余威先生作为一名香港青年,愿意扎根南粤农村为乡村振兴挥洒青春,他的故事打开了队员们的视野,创业并不一定聚集在大都市、高科技行业,广阔的祖国大地都是实现梦想的热土;薪传时光创始人、粤港澳杰出青年企业家陈嘉瑞先生从前辈的角度,告诉青年一代不能忘记能力的增长源自不断实践的道理;日晞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获得者郑汶珠女士,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定位,生动诠释了如何把热爱的公益事业转化为个人的毕生追求……
团队成员、商学院2021级陈灿彬同学一路行来记录了厚厚的几大本笔记,他说:“与这些前辈的交流,让我获益匪浅,每一天都学习到新知识、新认知、新观念。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各地青年在包容并蓄的大湾区发光发热的现状,更看到了青年在大湾区扎根发展的光明未来。”
高校校长学子:高校教育建设如何与青年就业创业“同频共振”
青年创新创业及就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教育培养与规划指导。为了探寻高校教育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创业之间的联系,观察团除了面向大湾区9+2城市高等院校创业管理部门、在读大学生发放近500份网络调查问卷外,还先后走进南方科技大学和暨南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耐心地解答了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与平衡、高校如何有效联结社会、高校就业指导有效性、大学GPA与就业能力等备受关注的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当下的青年学生要在学习之余尽可能把眼光国际化,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高瞻远瞩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道路,青年要争当大湾区不惧风浪的奋斗者。
同时,团队也采访了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在读或毕业的港澳籍学生,以及在澳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的内地学生,同学们从同龄人的视角对大湾区高校教育建设、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个人未来发展困惑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并综合对比了粤港澳三地教育模式及对青年创业就业指导的区别。
大湾区青年观察团在一个月时间里,用双脚丈量自己再熟悉不过的故乡,用全新的角度审视这片土地的发展,他们将利用暑假的最后时间完成实践报告,为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思考、借鉴和建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