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小丹率领的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考察团在贵州开展5天的考察。考察期间,考察团相继到访了贵阳、黔南、黔东南等地,深入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海外统战和侨务工作情况,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这里是幸福的贵州、奋进的贵州、温暖的贵州,大家要齐心协力,把贵州精彩带给全世界看。
考察团在平塘县“天空之桥”前合影
笑容是最真实的代言
在黔南州绿博园内,芦笙舞曲响起,人群随之舞动。考察团成员很自然地挽上少数民族同胞的手,大家围成圆圈,边走边跳,笑声阵阵。
“群众载歌载舞,脸上的笑容完全是自然流露的!”在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美国中美教育基金董事田长桉看来,这样的笑容,是当地居民幸福生活的最佳代言。
“贵州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国,8年时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92万人实现了扶贫易地搬迁,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通过这里的考察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四个自信’的底气在哪里?‘四个自信’,在基层、在乡村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在田长桉看来,贵州的山乡巨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这条乡村振兴之路,贵州走得坚定、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奠定了全省工业农业和高科技发展的基础。
田长桉此次是跟随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考察团第二次来到贵州。“我从机场下车到酒店入住,根本辨别不出当年的样子。仅仅过了7年,贵州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心底里真为当地的发展、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田长桉说,曾经贵州有一句俗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次我稍作改动:天有百日晴、地有千里平、人有万贯银,我想这才是当下贵州的真实写照。”
在田长桉看来,海外列席侨胞通过考察,既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也能更多地了解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回到自己旅居国后,还会有更亲切的体会和深刻感受,也能通过这种形式回到祖(籍)国来,有针对性地投资兴业,达到“双赢”。
“这次考察不虚此行,期待下次再来,看到更多的变化。”田长桉说,这是幸福贵州的故事,相信从贵州一个省看全中国的省份,都是充满笑容的故事。
考察团了解丹寨茶产业发展
奋进是新时代的交响
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里是全球靠前的数据集聚地;这里吸引了领军企业集体落户……阔别23年后,再度踏上贵州的土地,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任福继所感知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按照他当年的认知,贵州相对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难走上科技发展的创新赛道。
“没想到,短短20多年过去,贵州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大数据已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亮丽名片。更难能可贵的是,国之重器——天眼也落地在贵州。这真是长了我们中国人的志气!”任福继说。作为一位科研工作者,他深知这支奋斗的交响曲有多么来之不易。
“我们看见了科学家敬业的精神、忘我的精神,他们把天眼当成一种事业,完全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甚至是自己的健康。科学家就像是无人区的探险者,为了未知的成功,他们前赴后继地奋斗、奉献在路上。这些英雄人物值得我们铭记和尊重。在贵州乃至整个国家,都需要培养弘扬尊重科学家、尊重科学的风气。”任福继说,这是奋进贵州的故事,处处体现着贵州人民的精气神儿。
家国是忘不了的传承
走进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考察团成员仿佛看到了当年“三线人”拼搏时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馆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还原着当年的生产生活场景,也令侨胞们亲身感受到三线建设的劳动者可歌可泣的故事。
“数百万建设者开启了筚路蓝缕的拓荒岁月,有很多大城市的青年为此跑到偏远山区。”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朱培华不禁扪心自问,“他们为了什么?”
甫一转念,答案已是呼之欲出:“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心甘情愿地无私奉献。在这里,我收获了心灵的这份纯净,也深感肩上的这份责任。”
在一块展板前,朱培华和多位侨胞驻足良久,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三线建设中,竟也有海外华侨华人的贡献和力量,他们用自己积累的钱财来帮助当地购买车床等先进设备。
“我忽然想起一句话:祖国建设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海外侨胞的身影。海外华侨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这种精神,是中国整个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培华说,“我要向前辈学习,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今后在国外生活中的重要宗旨。”
在朱培华看来,这样鲜活生动而又质朴无华的故事,何尝不像一首歌呢:没有高深的专业技巧,但是越“唱”越好听、越“唱”越动情……
“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州,但我一定会为贵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请一些外国的资深媒体人,有机会来贵州走访,听一听这里真实的声音,把这些好山好水好故事传播出去……”
这也是华侨华人与贵州的故事,它是过去时,现在时,也是将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