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爱,助无碍——全国政协“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专题调研综述

发布时间: 2022-08-23 09:59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8500万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及精神文化方面获得全面支持,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

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尽管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已经有了积极推进,但仍面临就业协调机制和政策统筹有待完善、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就业服务能力水平与任务目标不匹配、就业支持保障条件不足等问题。如何破解残疾人就业创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保障他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不掉队?7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率调研组,围绕“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在北京开展调研。7月28日,陈晓光又率调研组与江苏省有关部门、残联、残疾人培训机构、就业服务机构以及残疾人代表进行视频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广泛凝聚共识。此前,6月27日-30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强卫率调研组在陕西开展专题调研,详细了解残疾人就业创业及教育培训等情况,研究应对解决方案、提出政策建议。深入扎实的调研也为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做好充分准备。

调研组在北京调研

完善残疾人就业机制 发挥政策保障作用

“全世界15%的人口是残疾人。”

在北京举行的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反复提到这个数据。

15%这个数字远比大众想象的要高,而比这个数字更高的,则是残疾人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过上正常生活。

在江苏省南京市有一个“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在这里,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和帮助,让许多残疾人的人生重新启航。

42岁的朱军林是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理事长。4岁时,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职业学校毕业后,她在职场上四处碰壁,夜市摆过摊,开店创过业,最终投身于助残公益事业,千方百计为更多残障人士创造就业机会。

在朱军林的努力下,江苏省各级政府和爱心企业积极协调支持,7年来累计帮助500多位残疾人实现不同方式的就业。

据了解,江苏省目前约有479.3万残疾人。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推动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作为“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布《江苏省“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修订完善《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制定《江苏省残疾人职业介绍服务规范》,致力于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推动残疾人通过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方式稳定就业。统计显示,“十四五”以来,江苏省新增残疾人就业47170人,其中城镇就业11725人,农村就业35445人。

“每次培训都是残疾人融入社会、脱贫致富的一个机会,给残疾人家庭带来了希望。”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某保健按摩店,负责人李博对调研组说。

这个80后的小伙子因视力不好,参加陕西省残联组织的按摩培训,取得资格证后,回到渭南自己开了家按摩店,经过两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两三名员工到现在的七八名员工,店铺规模也逐步扩大。“我准备明年再开一家分店,让残疾人朋友技术入股,带动更多残疾人共同致富。”对于未来的规划发展,李博信心满满。

这是陕西省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陕西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关于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残疾人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采取多种措施助推残疾人就业创业。

据统计,仅2021年,陕西省就投入400万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项目,扶持了5家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帮扶残疾人自主创业2219人,通过多种形式共安置10009名残疾人就业。

经过多年积累,江苏省残疾人就业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无论是就业总量还是就业方式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坦言,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城乡就业压力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仍存在残疾人就业稳定性整体较弱、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就业创业机制有效衔接不够、就业援助实施存在一定局限等问题。

陕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然而,陕西省残联清晰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残疾人培训层次不高、效果不够凸显、项目执行进度慢等问题。

推进残疾人就业,离不开制度保障。尽管当前已有不少残疾人开始融入社会,但在调研中,调研组发现,目前,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还面临就业协调机制和政策统筹有待完善、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就业服务能力水平与任务目标不匹配、就业支持保障条件不足等问题,中央相关政策文件落地落实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残疾人就业协调机制和政策统筹有待完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强卫认为,政府应结合当前就业新态势补充、更新、完善就业政策内容,以更好地发挥政策对残疾人就业的保障作用。同时,还要采取积极的残疾人就业计划,加强残疾人就业政策与社保政策的衔接,平衡好福利与劳动收入的关系,激发残疾人就业的兴趣、动力及意愿,降低残疾人福利对其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

政府部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对于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也十分重要。有委员表示,我国现行残疾人就业立法条款中存在较多笼统性表述,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定位主体、缺乏操作性,直接降低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建议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残疾人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工作综合协调机制,提升就业保障法治化水平,优化现有的就业服务政策,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保障政策不够完善同样会影响残疾人就业创业。”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表示,目前,我国大部分从事信息技术的残疾人都是以自主就业模式为主,但政府对通过网络创业的残疾人优惠政策仍显不足。“建议各级政府部门为从事网络创业的残疾人提供合适的担保贷款、创业指导等措施,让更多的残疾人可以从事网络创业。”

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看来,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虽然目前已逐步从基本保障转为能力培育并走向全面发展,但政策工具的适用情境和相互抵消是需要在选用时必须细致考量的问题。

调研组在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调研

精准开展就业服务 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

“我正在给蝈蝈建模。”在西安市雁塔区残联一楼的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32岁的常青熟练地运用着软件,不一会,一只栩栩如生的3D蝈蝈就出现了。

常青高中时因为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自此辍学在家。他曾一度消沉,后在朋友的鼓励下,经过一年的动画技术学习,加入了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现在的他每天“朝九晚五”,薪资每月五六千元,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能为家庭分担不少经济压力。

相比于常青,家住江苏省无锡市的张文参加的一场学习也让他收获颇丰。

张文是一名盲人按摩师。最近,他刚刚参加了残疾人创业技能培训班,学完电商直播带货课程。

“虽然我还没想好能带什么货,但培训班让我开拓了思路,很受启发。”张文说,这次培训班是小班化传授高端创业技能,授课的老师有高校的教授、全球供应链总监、高级礼仪培训师等专业人士,授课内容相当精彩。

就业创业对残疾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残疾人解决生存问题的主要方式,也是残疾人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我价值并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残疾人的就业政策,使残疾人就业比例稳步提升,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局面。但从总体上看,就业质量不高仍然是残疾人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残疾人新增就业涨幅有所回落,就业稳定性下降,残疾人就业问题凸显。

对此,此次调研的特邀专家、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表示,当前残疾人就业质量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残疾人就业比例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呈现出岗位不稳定、就业层次低、收入水平不高等特征。“国内外研究均表明,残疾严重程度和受教育水平直接对残疾人就业及就业收入产生消极影响,即残疾程度重、受教育水平低将伴随低就业率和低收入水平。”

据了解,目前,我国残疾人受教育率与受教育水平都相对较低,仅有1.14%的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达到大学程度,而15岁以上的残疾人文盲率高达43.29%。

劳动者文化程度乃至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制约着其就业的机会,并由此影响到生活质量的高低。调研组表示,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当下大多数残疾人所具有的简单劳动技能和低层次的文化水平,导致其就业竞争力不足,只能从事简单、边缘化的工作。已就业残疾人岗位大多结构单一,可替代性高。一些行业对残疾人设置了较为严格的身体条件限制,残疾人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

有委员表示,教育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最根本因素,残疾人要想有高水平的就业,教育必须跟上去。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和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更好地解决目前残疾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问题。

面对新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保障残疾人群就业既要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但从目前情况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仍存在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残疾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深、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残疾人创业培训班当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全国政协常委、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于革胜表示,各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与政务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全国残疾人就业大数据库,掌握残疾人就业与培训实名信息,评估残疾人职业能力,精准开展就业服务。同时,要不断创新就业培训途径,增加社会所需的技术与技能培训,使残疾人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姜建初表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残疾人就业面临诸多困难,开发公益性岗位无疑是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就业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互联网+”时代下,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为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带来了新机遇。全国政协常委、民族文化宫文化总监王林旭建议,政府应将残疾人就业新模式作为中心点,打造适宜残疾人就业的新网络服务平台,提升网络系统、软件、技术等性能和安全指数,促进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健全关爱服务体系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叮咣叮咣!在陕西西安华隆电工器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朱永曦正麻利地拆开一台连轧机,左敲右拧,动作飞快。不一会儿他就找出了故障所在,很快排除。

“嗬!还是小朱行!”工友们拥上来拍拍他的肩,他腼腆地点点头。谁能想到,这个工作班组的“主心骨”竟然是名聋哑人。

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的西安华隆电工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市级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现有职工120余人,其中残疾人46人,占职工总人数38%以上。有不少像朱永曦这样的残疾人在这里就业,还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

刘建书是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洋河镇黄桥村村民,因意外受伤腿部留下残疾。在免息贷款的扶持下,刘建书创办了服装加工厂,仅两年的时间营业总额就超过100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创业的路上,我并不无助,实用的技术培训和政府的资金支持为我撑起了一片蓝天。我深知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艰辛,创业成功后,我积极吸纳周边残疾人到自己的服装厂工作,带领20余名残疾人尝到了自食其力的甜头。”刘建书说。

朱永曦、刘建书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就业创业的路上,残疾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做好残疾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下,在各级残联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靠自己的努力过上了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生活。

政府的帮扶坚定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信心,但要让残疾人的幸福获得感持续提升,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理解、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对残疾人的最大帮助和关爱,莫过于给他们提供更多平等的就业机会。然而,调研组发现,仍有个别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环节对残疾人存有或明或暗的歧视。有的单位宁愿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录用残疾人。有的单位只盯着录用残疾人后能享受相关补贴和税收优惠,而忽视了实际工作中对残疾员工的关爱与照护。同时,个别地方的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不够精准和细致,没能充分考虑残疾人特点和实际困难,一“安”了之,缺乏后续细致服务等。

推动残疾人更充分就业,需要进一步激活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甄贞表示,相关部门应修改完善涉及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体检招聘标准,对不合理的条款进行修订,在大力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同时,将残疾人作为重点群体纳入民营企业招聘。

除了利用刚性手段引导企业推出岗位外,企业本身的用工理念和社会责任也很重要。有委员表示,福利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对残疾人就业创新,实现岗位的优化和升级,实现企业效益与残疾人就业的统一。按比例就业企业要评估残疾雇员的就业能力,在其能力范围内安排工作。此外,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平等氛围,平等对待企业中的残疾职工,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

也有委员表示,残疾人由于生理或心理等原因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参与社会生活,这除了显性或隐性的社会性排斥,还与残疾人自身的观念和认知有关。所以,要通过典型宣传、思想引导,纠正残疾人错误的自我认知,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激发其就业创业热情。

在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过程中无障碍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也不容忽视。有委员建议,政府应加大无障碍基础设施投入,保障残疾人就业条件便利,同时,在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设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确保建设合理、适用性高。将无障碍设施的总体规划列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通过合理利用空间给残疾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无障碍环境。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