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一天,宁波大学“行走的美育课堂”——舞蹈专场正在学校的大草坪上授课,一群大学生为现场师生展示了中国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婀娜的《六月茉莉》,充满江南韵味的《浔阳遗韵》,欢快俏皮的《春采》……舞姿与音律的完美结合见证了同学们半年来专业能力的提升。指导老师周怡现场点评,“同学们身美、心美、神美”。
“这样的方式真是特别,让美在校园随处可见,给刚刚毕业的我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当天,步行路过的教师教育学院2018级学生孙佳希说。
据了解,2022年,秉持“让美浸润每一个宁大学子”的工作理念,宁波大学美育工作委员会系统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打造“行走的美育课堂”品牌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课堂方式,引导学生走近美、感悟美、创造美,让美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突出体验性 多样化的课堂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2022年以来,宁波大学“行走的美育课堂”设立了多个展演主题,从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到丝竹悠扬的民乐,从羽衣蹁跹的中国舞到活力四射的现代舞,从悠扬深情的红歌音乐到咿呀婉转的传统戏曲,目前已累计开展声乐、舞蹈、交响乐、戏曲等12个专场活动。
“我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看戏曲演员化妆、卸妆,第一次知道这么多头饰的名字,第一次知道戏曲中丑角的作用”。看完“行走的美育课堂”戏曲专场的商学院2019级学生陈煜欢兴奋地在朋友圈分享她参与戏曲专场的感受。
宁波大学团委书记孙芬娜表示,课程设计不仅整合了学校、学院现有的资源,也做了很多前期调研,了解学生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设“行走的美育课程”计划。
宁波大学北区学生公寓住着3500多名大一新生,对美育文化需求很高。今年四、五月间,校美委联合阳明学院搭建起室外展示舞台,周周有美育小课堂、月月有专场精品。“同学们开玩笑地说,有了‘行走的美育课堂’,我们的校区变成了文化绿洲,我们也期待建立起常态化的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未来能够打造文化森林。”阳明学院团委书记周玉员说。
减少距离感 让美育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第一次在细风微雨中听一曲《梁祝》,我感觉非常特别,也更有韵味。”4月20日,管弦乐专场在户外授课时,突然遭遇下雨,工作人员临时将场地移到食堂门口的走廊下,如期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课程。如泣如诉的琴声吸引了众多在食堂就餐的同学,很多同学撑伞在雨中听完全部课程。
据了解,除了食堂以外,宁波大学“行走的美育课堂”还“走”到了学校的大草坪、学生公寓、田径场等主要学生活动场地。让美育课程走出传统教室,走到同学周边,让美变得触手可及。这是继学校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美育教育后又一新的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尝试,是宁波大学实现“让美浸润每一个宁大学子”的重要举措。
“这是美育普及教育的新尝试。学生们饭后散步时可以看,甚至在宿舍阳台上也可以看,非常自由。而且户外场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格局,对学生的限制更小,消除了老师与学生、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感,互动参与度也更高了。”宁波大学团委副书记沈妍伶说。
增强参与性 让师生导师成为美的传播者
3月,宁波大学首场“行走的美育课堂”——交响乐专场在《卡门》两首组曲中拉开帷幕,激昂的旋律将师生迅速带进音乐氛围中。其间,宁波大学管乐独奏艺术表演博士李凡老师分别向观众们介绍了弦乐组、管乐组与打击乐组的乐器种类和表演曲目,现场独奏了《all in the past》《梁祝》《化蝶》等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大提琴合奏曲目。现场同学纷纷表示,这是一场难得的高水平交响乐享受,这是午后最美的熏陶。
每一场“行走的美育课堂”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为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在提高普通学生的人文素养、美育通识课程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年5月宁波大学还设立了首批美育名师工作室,8个美育名师工作室有明确的建设方向,包含声乐、器乐、美术、舞蹈、设计等。名师们在校内开设公共艺术类课程,定期举办包括“行走的美育课堂”在内的文化艺术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大学生美育实践工作的指导,在校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校还举行了一场“朋辈美育导师”聘任仪式,41名同学被聘任为朋辈美育导师,覆盖乐器、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的多个方面。在接下来的聘期里,朋辈美育导师们将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学生中组建兴趣小组,让更多的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被聘为朋辈美育导师,我非常高兴但也有一些压力。”手捧聘书的2021级机械(国贸)专业的李国华腼腆地说。李国华曾两次获得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一等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与舍友自发组织的“阳台音乐会”登上了央视新闻客户端。
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童晓晖表示,宁波大学开展“行走的美育课堂”,旨在探索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创新开展面向人人的展示交流活动,注重对学生的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美育工作的实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