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建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7-28 08:55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王菡娟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本报记者 王菡娟 千百年来,奔腾的万里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这条流经9个省区的全国第二长河,流域面积达75.2万平方公里,同时更用仅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承担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牵动着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心。

绿色低碳发展破解水沙难题

“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地上悬河形势依然严峻、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滩区防洪运用和经济发展矛盾等问题长期存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全国政协常委王光谦表示。

如何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在王光谦看来,绿色、低碳既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又是协调水沙关系、降低悬河的手段。

事实上,近年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黄河的“水沙”紧张关系已经得到极大的缓解。

“黄河输沙量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年均16亿吨降低至近年来3亿吨左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梯级水库在协调水沙关系中持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光谦表示。

自2002年起,黄河每年进行一次基于梯级水库的“调水调沙”,20年来成果显著,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降低2.6米,有效缓解了地上悬河持续发展的问题。

这也让王光谦看到了黄河流域的巨大的绿电潜力。

“黄河流域也是我国的‘能源流域’,贡献了全国80%的原煤、33%的石油、35%的天然气和32%的发电量,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支柱。黄河流域丰富的水能、风能、光能形成了生态低碳能源体系,未来黄河中上游流域及相邻西北地区以水电梯级为龙头的清洁能源基地总装机规模有望达10亿千瓦级。”王光谦说。

为此,王光谦建议,“加快龙头水电工程建设,提高全流域保证出力及可调控性,配置以梯级储能、抽水蓄能为代表的储能调节能力,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电力系统,实现多能互补、联合运行,建设水-风-光协同发展的低碳清洁能源体系。”

王光谦还专门算了一笔账,流域内清洁能源基地预计总装机容量可达19254万kW,总发电量可达3200亿kW·h,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27亿吨,相当于节约1.31亿吨标煤。

“还要建立黄河下游悬河绿色治理示范区。依靠骨干工程,补齐短板,完善流域水沙综合调控体系;加强下游滩区与悬河协同治理,制定滩槽合理水沙负荷分配方案,宜居则居、宜农则农、宜水则水,确定洪水行泄空间,逐步恢复部分滩地的自然功能;开展以治理悬河为目标的流域‘调水调沙’和工程技术创新,确保大堤安全,实现滩区生态良好、民生发展。”王光谦说。

全流域生态保护让黄河水多起来

尽管近年来黄河来水增多,但黄河流域水资源形势严峻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全国政协常委姚爱兴带来这样一组数据:据统计,2000年以来,黄河年均径流量459亿m^3,比1919年-1975年平均径流量580亿m^3减少120亿m^3。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仅447mm,远低于全国平均628mm。黄河流域年人均水资源只有408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标准人均500m^3/年。

“同时受河流开发等人为活动影响,黄河水生生物资源量减少。目前,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日益增多。”姚爱兴同时表示了对黄河生物多样性水平的担心。

流域生物多样性水平是衡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数据显示,近30年间黄河鱼类物种减少约一半,土著和濒危保护鱼类资源减少超六成,北方铜鱼、黄河雅罗鱼、兰州鲶、银川鸽子鱼等物种减少、栖息地萎缩,濒危物种保护问题突出。

姚爱兴建议启动黄河全流域生态保护工程。

“一是在黄河流域探索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有机整体综合治理和施策,恢复流域生态功能,维护流域生态平衡。二是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构建更加合理多元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调动地方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更清晰的权责体系。三是试点上下游协作的横向税收分成制度,最终建立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横向分税制。”

“完善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网络,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普查和保护成效评估。推进以黄河流域水体、湿地等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土著鱼类栖息地保护与涉水工程建设的受损栖息地修复。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定期发布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姚爱兴表示。

挖掘更多的生态价值让沿线富起来

全国政协常委张守志则把目光投向了黄河流域的生态价值。

数据显示,2020年,黄河上中游7省(区)作为全流域的生态功能重要区与生态敏感脆弱区,自然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价值占流域9省(区)近80%,但地区生产总值仅占9省(区)的50%以下。

“不仅生态价值未能得到有效转化,而且分享产生的大量生态效益也未得到市场应有的补偿。”张守志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共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点,也是统筹推进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张守志表示。

为此,张守志建议要完善生态产权制度,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同时开展流域生态资源统计与资产价值核算。积极组织流域内生态环境、水利、林业和草原等部门,系统全面开展流域内生态资源统计工作,建立生态资源统计综合数据库;采用科学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从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潜在服务行业价值、资源开发成本、资源流转代际补偿等方面进行综合测算,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完成区域生态资源资产评估作价,摸清生态资源资产价值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宁夏是唯一一个黄河流经全境的省区,具有典型的流域代表性,中央专门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特殊使命,国务院已经印发《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

“通过先行先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建议中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在宁夏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通过用足用活政策、先行先试发展,为黄河流域其他省区积累可推广的经验和打造可复制的样板。”张守志表示。

让委员们也为之振奋的是,有关黄河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近日,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四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聚焦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提出203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规划》提出,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初步构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环境和气候治理能力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全面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