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不同时期要“过不同的河”!新时期改革仍要鼓励探索和试错

发布时间: 2022-07-18 22:0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宁锐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中国网北京7月18日讯(记者 张宁锐)“新时期的改革仍然要讲‘摸着石头过河’,把顶层设计和基层试验有效结合。有的同志会问,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还有这个必要吗?有!回答是肯定的。”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媒体见面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如是说。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刘世锦认为,不同的时期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要过不同的河流。“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面对的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能不能搞,经济特区能不能办等这样的问题,而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是如何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仍会面对大量未知和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仍要鼓励探索和试错。”

刘世锦呼吁,在顶层设计指方向、划底线的前提下,还是要鼓励地方基层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短期内看不准、有争议的做法和政策,可以在地方基层先行先试,通过试错找到对的办法,总结提高后再大范围推广。

刘世锦介绍,他最近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关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项研究,“我们发现,要实现这个目标,3/4的潜在中等收入群体是就业于民营经济的。这就表明,不进一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刘世锦从促进共同富裕的角度,就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提出几条建议:

稳增长、稳民营经济发展,首先要稳预期。“预期转弱是这次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投资者、生产者不看好前景,潜在增速难以转化为实际的增长动能。”所以,还是要重申和进一步明确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建设高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如此等等。通过这种重申和进一步的明确,澄清是非,增强社会各界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大政方针的信心。

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保持发展环境和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搞了40多年了,但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依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冒出来。出台政策,解决矛盾,还是要尽可能用市场的办法,法治的办法,在需要用行政办法的场合,也要提高其科学性、精准性,加强与市场和社会的沟通,有利于稳定和增强而不是弱化市场主体的预期。

在稳预期方面,应该有更多更实的政策举措。一是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平台经济发展、创新型企业发展方面,出台一些针对性和获得感强的政策。二是在深化改革开放,解决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一些标志性改革动作。比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工进城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行业领域放宽准入、制度规则型对外开放等方面,采取有扩张效应能提振信心的政策措施。比如,如果2亿多进城农民工在住房、社保、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大的进展,通过扩大公共消费、带动住房和基建投资、培育人力资本等渠道,对扩内需稳增长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世锦还特别关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问题,他说,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既是我国的也是全球范围的新增动能,在相关制度建设和国际协同机制形成过程中,我们应有足够的前瞻性,占据制高点,更多发挥建设性、引领性作用,为推动全球化进程拓展新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推荐阅读:

建言中国——热点中回应大政与民生 建言里激荡睿智和务实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