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去世就是一文化博物馆消逝!”抢救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 2022-07-14 12:2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中国网北京7月14日讯(记者李培刚)“每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损失,都是中华文化的损失。随着一位又一位少数民族老人离世,中华民族的部分文化记忆正在消失,这项工作的时间窗口期也正在关闭。”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歌唱家茸芭莘那在参加全国政协近期召开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发言中说,“这个抢救,不是抢救文化本体,而是抢救性地对文化进行记录,把即将消失的文化艺术用文献形式保存下来。”

茸芭莘那的发言,把我拉回到两年前与她面对面的对话。

  “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大多数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字,讲唱形式的民歌、歌谣、史诗、谚语、格言、口述历史、生产生活技能等悠久丰富的口头传统,是这些民族的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茸芭莘那在对话时表示,“我在委员履职的过程中跟其他少数民族委员交流,发现不仅仅是普米族存在文化保护传承中出现断代和消亡,其他兄弟民族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茸芭莘那特别担忧:“有的一位少数民族老人的离去,等于是一个民族文化博物馆的消失,普米族全国4万多人口,其他少数民族还有不足几千人的,像他们高龄传承人数都数得过来,就那么几位民族老人还能掌握自己的民族文化,如果老人去世了,就意味着他们民族的文化也消亡了。”

茸芭莘那委员参加全国两会

201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茸芭莘那的每一份提案、建议都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关,要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做点什么就成了她履职的第一想法。每年都会在全国政协的会议上提出少数民族文化抢救和保护相关提案,比如《关于加大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力度的提案》《关于加强我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保护的提案》《关于加强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关于加大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开展口头传统典藏工作的提案》等,也曾有来自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的委员与她一起联名呼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

《典藏计划》普米族文化传人录制

2018年8月,茸芭莘那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在云南省启动“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工作内容是以民族语言和方言为载体,以各种民俗节庆活动为应用场合,系统性记录与典藏民族文化记忆。目前,已对云南4个人口较少民族进行了部分记录。茸芭莘那作为《典藏计划》的联合发起人和民族咨询委员会专家组召集人,全程参与了此项工作。“目前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已呈濒危状态,亟待抢救。”茸芭莘那说,“我们现在不求做全做大,但求能做多少做多少,能留一个是一个。”

现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从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包括文旅部也在做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

“这项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经费严重不足。”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现场,茸芭莘那算起了一笔账:目前对普米族、基诺族、怒族、独龙族4个民族的全部工作经费只有380万,工作项目包括记录拍摄与制作的经费、内容翻译整理、交通及食宿保障、会议服务、宣传推广等等,杯水车薪。

茸芭莘那认为,抢救性记录这项工作应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的“特定地区”的“特殊问题”和“特别事项”,应设立专项资金,一揽子、整体性解决。她建议国家推动建立涵盖28个人口较少民族所在的13个省区的全国性工作机制,具体业务由文旅部统筹,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实施,并成立专项经费,由各省配套,国家民委商文旅部统筹分配。

谈到那些逝去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和来不及抢救的民族文化记忆,茸芭莘那不禁多次红了眼眶。

“你的建议充满感情,具有‘国之大者’的担当,为你鼓掌。”听完茸芭莘那的建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隔着屏幕回应。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讲话中强调,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由中国共产党代表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理念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治理念决定的。

“茸芭莘那委员的发言,我们很受感动。”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当即表示,会后,财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将与茸芭莘那委员专门沟通相关情况。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