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有问题吗?问题在哪?

发布时间: 2022-07-06 09:43 |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如歌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小学生论文答辩”有问题吗 问题在哪

学校是一个独立的场域,教学、课程,更是专业的事情,在教学如何开展、课程如何设计等方面,是不是应该给予学校、给教师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一些为人父母者不知拔苗助长的危害可以理解,但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也采取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甚至可以说是在害孩子。

新闻眼

小学毕业论文答辩被批“成人化”

校方:不和成绩挂钩,没有家长全程包揽

近日,云南昆明北清实验学校举行的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被批过于“成人化”。据云南网此前报道,论文举办时间是7月3日,该校是云南省首家开展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的学校。论文答辩内容包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甚至有学生用全英文方式表达。

据澎湃新闻视频报道,7月4日,该校一老师解释称,开展此论文答辩会是他们去省外学校参观学习时受到的启发。学校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孩子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探究合作。该校老师还表示,学生五年级时开始筹备,仅六年级的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但和其学业成绩并不挂钩。重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六年级的孩子进行学术研究是不可能的,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家长是全程包揽的。”

据悉,2021年6月,该校就曾举办首届小学生毕业生论文答辩会,毕业论文题目包含“论日本排放核废水”“外卖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对此,有网友评论质疑此举的意义,也有网友表示支持“可以推广,打破象牙塔的第一步。”

据九派新闻

反方

“卷”过头了

成人化的教育方式是在害孩子

读过大学的人都经历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噩梦”,但没想到现在教育已经“卷”到如此程度,小学生都有毕业论文答辩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答辩内容的确都有些“超纲”,但从网传视频看,参加答辩的学生,几乎都是脱稿。不得不佩服现在的一些小孩不仅有超常的记忆力,而且还有惊人的表现力。

不过,说到孩子成人化,容笔者直言,“超纲”的论文答辩不过只是展露“孩子成人化”的“冰山一角”。还记得武汉“五道杠中队长”黄艺博否?虽然当时的黄艺博只有十二三岁,但是黄艺博成熟的面容和历经沧桑的眼神,以及言谈举止,哪一点不像一个成人?甚至有人觉得他的气质如同“大领导”一样。不仅如此,他还有渊博的知识,5岁就读完了《资治通鉴》。

如果说黄艺博是个特例,那么看看我们周围一些父母为子女购买的书籍,突破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书籍堆放在家庭的每一个角落,恨不得孩子从小学一下子就跳到大学毕业。还有,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上,也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筹”。

这种家教观念和家教办法,所追求的效果无非就是把孩子“速成”为“小大人”。孩子能遵循大人的腔调说话,长辈就夸其“懂事”,孩子如按照其本性蹦跳,长辈就斥之“不乖”。乖的标准似乎就是低眉顺眼,诺诺其言,木木其行。

一些为人父母者不知拔苗助长的危害可以理解,但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也采取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甚至可以说是在害孩子。因为道理很简单,大人不是扩大化的孩子,孩子也不是袖珍化的大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循序渐进,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据东方网·东方快评

教育创新

不能流于形式主义

小学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显然是借鉴了本硕博的毕业论文答辩,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毕业论文答辩,既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也没有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审议。这只是借用了毕业论文答辩这一形式,目的是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质上和毕业汇演没什么两样。

这种借用大学育人方式进行的“小学教学创新”,需要引起警惕和反思。中小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杜绝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更不能把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把“学生论文”变为“家长论文”。

有网友质疑小学生毕业答辩“太卷”,以及怀疑就是家长做的,并非故意抬杠。小学阶段让学生结合学科学习,搞一些小课题研究,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这是值得肯定的。学校也可组织活动,以班级方式或者小组方式,让学生陈述小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但是,把这称为小学毕业论文答辩,则言过其实,而安排小学毕业论文答辩更无必要。毕业论文答辩绝不是表演,搞表演式的毕业论文答辩,会误导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双减”,要求学校教育提质增效,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义务教育学校来说,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新方案和课程新标准,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创新必须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不能流于形式主义。

据北京青年报

正方

太多心了

教育创新的尝试不该一棍子打死

对于小学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有网友和媒体给出的评价是:形式主义在校园也泛滥了。有人认为,论文答辩是大学的事情,小学搞论文答辩是“邯郸学步”;还有人认为,是学校为了创新而创新,只不过是想哗众取宠博得主管部门好感。

表面上看这些质疑都有道理,而实际上只是从个人角度揣测,却丢失了对教育创新该有的包容。既然是创新,需要走的路就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个过程中应该包容教育创新的尝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尝试好了可以继续搞下去,尝试不好大不了今后不搞就是。

而且还需要看到的是,这场小学论文答辩像模像样:从网传视频看,参加答辩的学生都是脱稿演讲和辩论的。当然,也有人质疑:这是学生自己写的吗?这是他们自己的认知吗?是不是父母给写的?只能说,这种猜测只是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

更为关键的是,不要小看了孩子们的智商。如今的小学生也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思想,他们对一些事物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便孩子的此类内容答辩是幼稚的,是懵懂的,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因为,我们需要培养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喜欢思考的孩子。关注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也是孩子该有的情怀。据潇湘晨报

是不是该给学校

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小学有无必要借用大学的论文答辩模式?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回到这场毕业论文答辩本身。学校回应称,答辩结果和毕业考等无关,这回应了一个公众关切的重要问题,答辩也确实是项目式学习的一种成果展示方式。孩子们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筹备,约5到6人自由组合形成一个小组,寻找感兴趣的话题一起合作、探究,指向的是培养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并不是什么新事物,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明确了这一改革方向,各地各校都以此为方向推动课堂转型,经过二十年的实践,还在不断迭代。

区别在于,这场小学生答辩是真探究还是假探究?从答辩题目来看,“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智能AI对居家生活利与弊”,以及去年的“小学生使用手机在性别上自控力的差异研究”“篮球鞋的价值”“外卖对环境的影响”等,这些主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就是小学生的身边事。

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小学生,互联网时代,即便是小学生,其掌握的知识以及他们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语。这些话题,的确是他们所能展开“研究”的课题。而且,学校也表示“不是要学生最后形成一个深度的研究成果,而是注重孩子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口才的训练”。

一场小学校园的毕业答辩,成为一个热点事件,足见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关切。对于一所小学来说,也必定承受不小的舆论压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学校是一个独立的场域,教学、课程,更是专业的事情,在教学如何开展、课程如何设计等方面,是不是应该给予学校、给教师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据人民网

“小学毕业论文答辩”

应注重内核而非形式

坦白讲,身为家长,我们担忧的不是别人家早慧的学霸,而是教育的环境会不会异化?

此前,已有太多前车之鉴。横空出世的“神童天才”,要么小小年纪著作等身,要么研究内容高深艰涩,让成年人望尘莫及,可掀开华丽的袍子,不少是父母操刀代劳的痕迹。

抛开部分网友对此事进行“成功攻读小学学位”的调侃,社会更应思索,何种标准才能让孩子真正“毕业”?是在弄虚作假中收获升学筹码,在揠苗助长中变得急功近利,还是从小做起,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从真实的生活中汲取养分,形成自强独立的品性?答案其实不言自明。

诚如该校老师所说,希望借此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这样的初衷值得肯定,但未必要冠以“小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的名头。希望更多学校以此为鉴,设计更多与孩子心智年龄、认知结构相匹配的环节,更加注重内核而非形式,以激发更多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如歌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