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是‘小草学堂’的受益者,在山东科技大学哥哥姐姐们的鼓励下,我成功考入大学,现在回到‘小草学堂’为弟弟妹妹们上课,希望能为家乡尽一份力。”前不久,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2021级学生秦绪岩听闻学校“小草学堂”实践队招募队员,马上报了名。
“我想成为小时候自己崇拜的‘超级英雄’,为和自己一样的乡村孩子带去温暖。”秦绪岩决定接下这个接力棒。
10年前,山东科技大学6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小草学堂”实践队,肩扛支教物资,从青岛的大学校园来到日照的乡村小学,和这里的孩子们相遇。
10年来,“小草学堂”实践队先后共计1200余名志愿者投身乡村教育,为600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了超过1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从一个村庄暑假自习点起步,直至如今打造出覆盖多个城市300余个乡村的公益品牌项目,10年来,“小草学堂”实践队书写着一个个与青春、与爱有关的故事。
日照市岚山区后黄埠村共有450户村民,户户都以种茶为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中成为 “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教育乃至安全令家长和社会担心。
“小草学堂”发起人、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11级学生秦谭的家就在这里。时至今日,她仍记得每到暑期,村里人都出去采茶,孩子基本没人管。“别说帮孩子辅导功课,能让孩子中午吃上顿热乎饭都不容易。”
2009年暑期,即将入读高二的19岁的秦谭找到村支书,申请了村委办公室的一个房间,管起了村里的孩子,并为这间“教室”起了一个名字——“小草学堂”。“一开始,乡亲们也不怎么看好我,担心我这个大孩子管不好一群小孩子。”秦谭回忆。
困难并没有让秦谭退缩。她制订了“小草学堂学习制度”,推出了一些课外知识的特色课程,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这里,乡亲们也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有两下子,亲切地称她为“小秦校长”。
初步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后,“小秦校长”开始不满足“单兵作战”。2011年考入大学后,她决定把大学同学带回家乡。在山东科技大学团委和材料学院的支持下,她创办了山东科技大学“小草学堂”实践队,开始探索“团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模式。
山东科技大学2014级学生梁天泽是实践队一名骨干队员。他所在的“小草学堂”位于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辛庄子村,这是一个城郊村,孩子假期无人看管、学业无人辅导、安全无人保障等社会问题突出。
“‘小草学堂’实践队的到来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与社会上的辅导班、特长班完全不同,它是一个专门免费为留守学生提供亲情陪伴、安全守护、才艺培养等志愿服务的地方。”山东科技大学团委书记尹立明说。
近年来,该实践队在学校各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创新开设了“七彩课堂”,将传统文化、红色教育、科技创新、心理健康和生涯发展理念融入课程。为做好“七彩课堂”,学校推出“青苗班”计划,组织教师和社会专业人员对志愿者展开安全常识、文化礼仪、医疗救护等培训。
“小草学堂”实践队的支教点从日照市推广至东营市和滨州市,“小草模式”也得以推广到河南、甘肃、青海等地。
几年来,“小草学堂”实践队先后获校级以上奖项50余项,3次获得团中央的表彰,2014年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成为乡村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团队还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志愿者、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志愿服务与育人同频共振已见成效。
最让实践队指导老师马韶霞骄傲的是,10年“小草路”,没有一人中途退缩。更值得高兴的是,曾经的受助人也纷纷加入“小草学堂”实践队之中。
在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庆田看来,“小草学堂”实践队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奉献,同时也是志愿者的第二课堂,锻炼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能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