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差800余米的峭壁上,7个“之”字般的“天路”盘旋而上,像一条银白色的飘带缠绕山间,周边林木葱茏,薄雾缭绕……这是初夏时节,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木栗园村“壁挂天路”呈现的美景。
“天路”不长,共4.4公里,可因极其陡峭险峻,前后修了10年。近年,借助网络,它成为一条网红公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当地的两座石碑、两座陵园,是木栗园人心中的“圣地”。
村口,一座挺立的工农红军纪念碑庄严肃穆,黑色的岩石上镌刻着“红军是穷人的军队”,那是80多年前红三军在木栗园带领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留下的标语;另一座石碑位于“天路”旁,碑文记载着20世纪80年代木栗园村村民战天斗地、用双手修出这条“天路”的故事。
两座陵园,一座属于恩施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康先成。木栗园青年农民出身的康先成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组织游击队伏击敌人,后来在敌人的包围下,中弹壮烈牺牲。另一座则属于长眠在这条“天路”上的8位勇士。
“修这条路的时候,牺牲了8个人。”村党支部书记冯军语气凝重地说,“8个直接牺牲,还有一个重伤,一辈子不能下床。”冯军是土生土长的木栗园人,他更习惯把这段路叫作“扯根坡”。
木栗园四面环山,交通闭塞,过去是出了名的“穷窝窝”。村民去双河集镇赶集,必经这段扯根坡。在“天路”修成前,所有的物资只能靠肩挑背驮,“一条小道尺把宽,还陡峭得很”,祖祖辈辈上下坡得扯住杂草或者树根才能避免摔下山崖。
1986年,在政府带领下,村民向扯根坡发起了挑战,500多户、1100余名劳动力全员参与。他们将绳索套在腰间,在悬崖上抡起铁锤,用钢钎凿出一个个药室,再填入炸药,将“顽石”一点点炸开。
因为施工难度太大,一年下来,仅能推进四五百米,有时还因缺乏资金暂停。直至1996年,这条路终于修成通车。
“天路”修成,部分村民出山务工。但由于当地缺乏产业支撑,2014年,全村523户中有270户是贫困户,900多人在贫困线上挣扎。
2018年3月27日,恩施市审计局工会主席姚红贵被派驻到木栗园,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木栗园另有几条老旧公路需要改扩建,来到村里第一天,姚红贵就召集了改扩建动员会。“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木栗园人都懂。当晚,全村就筹集好了改建资金,还成立了民主监督小组。
第一天的工作如此顺利,姚红贵很兴奋,觉得驻村工作并不困难。然而很快,现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初来乍到,没人相信这位“城里来的”书记,工作队花钱购进了一批贝母种子分发给每户种植,刚发下去就有几个村民扛着袋子到村委会门口,要求将“种子换成钱”,最后也没几户把种子种下去。
姚红贵深知,“得给老百姓办事,他们才会信任自己”。当年5月,姚红贵推进改建的公路完工了。此后,工作队又带领村里陆续组织硬化公路30公里,把砂石路全部升级成水泥路。
“喝水难”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从前,老区人民一直吃山水,“遇到下雨山路打滑,一桶水挑到家顶多剩半桶”。2019年,姚红贵牵头给村里拉水管。
在绝壁上引水危险又困难,没有工人愿意上去。驻村工作队就带着20多名村民,硬是合力把水管从坡度近80度的山上拉了上去。
不久,村里建起了7个小饮水工程和4个小水窖,“吃水难”成为历史。2021年,村里投入61.2万元更换水源,老百姓生活用水更安全、干净。
随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也陆续落成,村里人终于对驻村工作队服气了。“咱们工作队现在是走到哪儿都受欢迎,老百姓也和我们亲近了。”姚红贵又开始琢磨如何让村民们富起来。
恩施被称为“世界硒都”,富含硒的土壤让这里的作物天然含硒。木栗园村地处山间盆地,常年云雾缭绕,很适合种茶。
姚红贵和村干部敏锐地看到了市场前景,决定在木栗园发展茶产业。姚红贵说服村民利用荒田翻种,只要签了协议,工作队员就开着挖机下地去开垦。
不过,茶树种下去要两三年才能看到收益。有村民觉得划不来,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想留在山里种茶。3个月的时间里,姚红贵开了不下20场动员会和培训会,又带着40多名村民去恩施市芭蕉乡茶园参观。
“让他们去田里看,看看人家是怎么‘发财’的。”姚红贵的主意很简单,“大伙儿得见着了才知道实实在在的好处。”果然,参观回来后,木栗园多户村民大晚上睡不着觉,天不亮就起来锄草翻田,就等着种茶了。
木栗园不仅有茶还有药材。早在2002年,村里实行退耕还林时,还的就有药林,只是一直未成规模。
2017年11月,湖北栗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在木栗园建起了中药材育苗基地,还修了加工厂。“一天100元,包一顿午饭,天天有事做。”原本在外务工的村民贾开芝在工厂建好后回到木栗园,在家门口当起了药材加工工人,不算额外的奖金,去年赚了3.6万元。
近年,随着“壁挂天路”的走红,加上工农红军纪念碑和康先成烈士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恩施大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有限公司找上门来,替木栗园宣传揽客。
游客多了,村民开起一家家农家乐。部分村民则在驻村工作队组织下参与技能培训,把做成的工艺品卖给游客。
如今,木栗园有茶园近2000亩,各类中药材近千亩,形成了从育苗、栽植、采摘到加工的中药材产业链。产业发展了,村民腰包也鼓了。2016年,木栗园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所有贫困户脱贫出列。
“明年茶叶就有收益了,预计每亩5000元不成问题。”姚红贵很自信,“茶厂也修好了,设备、道路全都配齐了”,接下来他打算带领村民打造油菜花海,继续为木栗园美丽乡村建设增色添彩。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