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聚: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发布时间: 2022-06-13 09:5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孙庆聚委员: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发展史上树起的一座崭新里程碑,对全面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协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有序、高效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世界政治文明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独特政治优势的新型政党制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如何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独特政治优势的新型政党制度的作用,切实保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建设始终沿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确保社会主义中国长治久安,必须郑重面对和科学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新型政党政治制度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充分吸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建设的宝贵成果,以党内立法的形式,把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党对政治协商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协商立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工作原则,必须坚持聚同化异、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的目标追求和责任担当等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加以系统化地明确界定,这就为稳妥扎实地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提供了压舱石和定盘星。

政治协商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式,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历史贡献,其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不仅包含了协商主体、协商对象、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平台、协商组织、协商架构、协商成果等诸多具象性要素,同时也包含了协商流程的运转、协商行为的协调、协商成果的转化运用等诸多抽象性要件。上述两个方面的要素和要件,在政治协商的具体运作和实际操作中,大都是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来实现的。《条例》的制定,正是集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之大成,通过对业已形成并被实践证明有效管用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机制,在系统化、完整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之成为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法式和圭臬。从这个意义上讲,《条例》的出台不仅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提供了必需遵循的钢规铁律,也标示了必须坚守的底线和红线。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当下,明确和把握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的特征性定位,认清和发挥人民政协在新时代政治协商中毋庸置疑和无可替代的专门协商平台作用,对于做好新时代的政治协商工作十分重要、尤为关键。《条例》对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和应当发挥的职能作用都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对政协委员在推进新时代政治协商中如何履职尽责也提出了刚性化要求。这不仅为我们打造新时代的有为政协提供了法的依规和足够底气,也为我们做合格称职委员提供了法的保证和持久动力。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规和矩,是规范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律和法。有法必依,有规必循,有矩必蹈,是我们应有的法律自觉。《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新时代的政治协商已经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的新境界,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我们坚信,只要认真学好《条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条例》,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