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洋 没有感受过湘菜的火辣和文化,岂能说去过湖南?“疫情结束,一定要去打卡长沙,吃湘菜喝奶茶!”这是当下很多人的美好愿望。
长沙之所以多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网红城市”,离不开湘菜的加持。两年多的疫情给餐饮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湘菜产业却实现逆袭发展。据湘菜产业促进会统计,2021年湖南省餐饮营收约2000亿元,全国湘菜产业营收约4500亿元。“产业链日趋完善,全链湘菜产业营收有望超过万亿。”
如何做优一桌“湖南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缓解就业压力?湖南省政协在多年坚持围绕湘菜产业发展深度调研、建言献策的基础上,今年5月再次启动新一轮调研。从育种基地到品牌企业,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从网红餐饮店到预制菜生产车间……5月中旬,省政协主席李微微率委员及专家到长沙、湘潭、岳阳等地开展深度调研。
“站位高、思考深、视角新,提出的建议具有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6月6日,调研承办单位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透露,几易其稿的调研报告和建议案在5月底提交省委、省政府,省委相关领导的批示高度肯定了省政协的调研成果并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阅、精心谋划,使“中国粮、湖南饭”成为湖南新名片。
深度调研的同时,政协云“热点关注”专门推出“做强做优湘菜产业链,推进湘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热点话题。政协委员和网友积极参与,围绕“如何将湘菜做成万亿产业”“如何推动湘菜预制菜发展”“如何发掘湘菜美食文化”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委员们认为,湘菜产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目前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缺乏有力的统筹推进部门、规划与政策支持体系;产业发展集聚度低、品牌建设散、标准化程度不高;疫情导致产业发展放缓,“网红”难以“长红”;缺乏相对完善的预制菜行业标准体系;名师大师、高端人才缺乏,公共平台建设进展缓慢等。
如何做优一桌“湖南饭”?委员们纷纷支招:打造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三链合一”的产业体系,出台全链促进政策,加强产业对接和深度融合,形成壮大湘菜产业、扩大生活消费、稳住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打造一批规模化优质农产品与湘菜供应基地,加强种植养殖、预制加工、餐厨清洗等方面的装备研发生产,提升湘菜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湘菜旗舰店,引导预制菜行业步入标准化轨道;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科技创新成果优势,打造“湖湘院士宴”;努力开发“新派湘菜”,开发新型智能餐饮行业装备产品;讲好湘菜和湖湘故事,提升战略定位,加大营销推广力度,特别是线上推广力度,为扶持培育更多湘菜领军品牌形成强大支撑;加快培养湘菜产业领军人物与产业技术人才,加大湘菜全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