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李:科学系统解决就业市场中的断点堵

发布时间: 2022-06-09 09:22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金李委员:科学系统解决就业市场中的断点堵点

一边是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高位,另一边则是实体企业面临困难,这使得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为此,笔者有以下分析和相关建议。

第一,保住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是吸收新就业的主力。虽然短期纾困可以靠政府、国企和事业单位,但是长期看新增就业要靠民企。当下传统民企招聘的几个“发动机”,包括互联网、教育培训和房地产项目经理人管培生以及部分金融行业都遇到巨大压力。经济下行压力叠加人力资本不断上涨,加上疫情引起供应链冲击和部分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都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老板不愿招人。要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困难提出有针对性对策为企业纾困。最关键的是要提振企业信心,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坚持以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

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无力提供新就业机会。建议大幅降低企业校招成本,比如给企业校招提供五险一金补贴。具体执行中,可以提供无息贷款,并在满足一定条件后豁免本金偿还。不建议直接给新毕业生提高失业救济,而是建议用以工代赈方式让年轻人动起来,不要躺平,不要与社会脱节。

系统解决好就业市场中的断点堵点。比如本届大学生求职受到疫情限制,很多企业没法进校园和学生见面,严重影响校招。要让企业尽快有序入校招生,视频可以做筛选,但录取还需见到本人。另外除了各种招聘网站,各地人社局或者行业协会可以组织更多专门的招聘会、双选会,做好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招聘就业的桥梁。

第二,要系统研判新增就业机会。

要深入研究哪些领域还有提供更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可能性。虽然经济总体存在下行压力,但有些行业受到冲击较小,甚至有部分行业还在逆势上涨。目前有几个吸纳就业较好的行业,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智能制造,尤其是汽车。其中生物医药尤其是基层社区抗疫需求,短期可以提供给新毕业生很多的工作机会。另外,智能制造企业不少都在二线或三线城市,比如江苏南通、常熟等,非常缺人,但很多大学生宁愿待在一线城市,存在地域上的错配。

另外,虽是疫情之下,但创新创业机会仍然存在。比如据一些企业反映,外贸和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良好,受疫情影响较小,属于高素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毕业生在这个行业可以找到很多机会,无论是加入现有企业还是创业开店铺,门槛都不高,养活自己或一个小团队没问题。现在各地政府在规划自贸区和跨境电商产业园,但人才存在短板。目前毕业生对此领域关注较少,应加强宣传。

同时因地制宜,鼓励发展部分不那么高端、但是吸收较多就业的产业。比如,当前幼儿园、小学的生均教师比例低,应补足。城乡医院护士总量不够,不能再靠农民型护工。经过本次疫情,城乡村社干部素质和数量都显不足,应补充年轻的力量。另外,鼓励制造业企业招收大学毕业生,政府给予一定时限的基薪补助。总之,抓住当前就业危机中的机,引导大学生到社会更需要的地方去。

第三,出台一系列救急措施吸收分流毕业生。

建议有条件的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紧急动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名额吸收今年新毕业大学生,国家给予一定财政补助。

建议国家协调,在现有征兵计划内优先安排大学毕业生参军。一方面提升部队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野蛮大学生的体魄,强化其精神,增强其日后竞争力。

建议针对今年的特殊困难,教育部紧急特批招生名额,动员有条件的高校进行研究生和双学位的特别扩招,并且允许有条件的高校采取更加灵活的学制,允许更多学生延期毕业并保留应届生身份,让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多待上一两年,熬过危机,并且继续提升人力资本。

第四,建议推出“上天入地”计划。“上天”是进入云端,“入地”是下到基层。

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技术、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帮助部分年轻人更快地掌握未来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要科技手段,并且掀起学习和证书考试热潮。为了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加,可以规定,只要参加学习并且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并获得国家相关证书,达到一定条件的,可以认定这一年仍然为在校学习时间,明年仍可保留“应届毕业生”的资格参加校招。很多有条件的家长愿意为子女教育投资,多学一门手艺,技多不压身。有条件的各级政府也可以给那些有志向有能力参加学习但是家境较为贫困的学生提供部分奖助学金。

近期,“大白”成为抗疫中的重要力量,主要承担防疫和保供任务。未来可否考虑以毕业生取代志愿者,常态化配置,但重点可放在检测与流调的备用力量,购买服务,适当报酬,时间约定为两年左右,亦可缓解就业。应届毕业生具有较高素质,如果利用他们开展全民普惠的疫情和金融等社会风险的防控,可以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提升全民的风险防控意识,把风险隐患化解在源头。建议由国家来出钱,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化解近期和未来疫情和金融等社会风险高发的隐患,从源头上化解社会治理中的重大风险点;缓解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并为他们未来进入职场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提升人力资本;也为社会治理体系和金融机构培养和储备更多优质人才。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 金李)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