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和职业务农人员的不断缩减,使得宁波耕地保护压力逐年增加。宁波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民革宁波市委会针对优质耕地隐性流失的隐患建议大力整治。
土地“非粮化”后,水利设施、灌溉系统随之改变,土壤层也发生改变,土地肥力下降,甚至无法恢复。当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化肥的普遍使用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地力衰减,粮食产量和品质下降问题日趋加剧。由于城镇化发展和土壤治理不及时,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流域性和区域性土壤污染问题突显。
为此,民革宁波市委会建议:维系耕地自然生产力,提高耕地质量。强化科技支撑,因地制宜,以土壤改良与调理、作物营养与施肥、土壤修复为主要方向,恢复提升作物生产能力,消除土壤污染。结合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目标,加强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冬耕稻草全量还田等技术应用,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将耕地养护与科学施肥密切结合;加强对粮食重金属污染的科学防控治理。制定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规划。大力发展土壤修复产业,建立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完善相关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技术规范。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建设耕地资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结合土壤环境条件,将土壤修复列入地方环保投资内容,积极推动土壤污染整治和管理;进一步强化耕地谁占谁补的法定责任,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免用地单位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调整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机制,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及时保质保量补充到位。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要求进行补划;探索“旱地改水田”、移土培肥和标准农田建设,稳定耕地质量;探索实施“稻鱼共生、稻蟹共生”等种养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耕地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