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和海佳)“中华文字节亟需与‘联合国中文日’并联,以异彩纷呈的文化展示和形式多样的艺术表演,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窗口。”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关中民俗博物院院长王勇超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建议将每年“谷雨”日设立为“中华文字节”,弘扬传承中华文明。
王勇超介绍,在国内,仓颉造字的贡献愈发受到尊崇。每逢“谷雨”节来临之际,以陕西白水为代表的仓颉祭祀大典,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乐舞、民俗活动纷纷亮相。与此同时,仓颉造字的影响力面向海外愈发远播。2010年联合国中文日被设定在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用以纪念“仓颉造字”。
关于“谷雨”的来历,相传是因“仓颉作书”而“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后人感念仓颉造字的功绩,将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定名为“谷雨”。“谷雨”体现了春季作物初种、最需雨水滋润的农耕规律,是以农耕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生动诠释。
王勇超建议,将“谷雨”之日,亦即仓颉祭祀大典日、联合国中文日,设立为“中华文字节”。借此“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并于每年此日举行国家级纪念活动,助推“仓颉”成为国家级文化名片。
王勇超提出,目前“华文”概念盛行、“华语”建设势在必行的背景下,将“中华文字节”与“联合国中文日”“仓颉祭祀大典”统一起来,增强联动效应,有助于推动“文化认同塑造民族认同”,提高国人凝聚力与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仓颉祭祀大典”“联合国中文日”“中华文字节”三节合一,也有助于吸引学习中文的外籍人士加入,有助于凭借多样的活动、丰富的内涵,更快更优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使“一带一路”倡议更加深入人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