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3月1日讯(记者 张宁锐)“近视率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牛鼻子’,抓这个指标要像中央抓八项规定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底线,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家长才会真正重视,基础教育的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他将提交一件“把青少年近视率纳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的提案。倪闽景认为,近视率下降之时,就是基础教育的教育生态真正转好的开始,教育焦虑和教育内卷真正得到根本改变的开始。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呈现低龄、深度近视的趋向。倪闽景说,眼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保障,更是反映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为25%,德国学生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相比国内青少年52%以上的近视发病率,差距令人瞠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去年,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如期实现《实施方案》2030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倪闽景说,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青少年近视是个复杂问题,只有针对关键要素采取行动,综合施策,发动各方力量,才有可能完成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工作目标。
倪闽景建议:
首先要抓住近视率这个核心指标,引导社会观念转变。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家长、学生对健康第一并不真正理解到位,对近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反正是要近视的,不就是戴一副眼镜吗?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面前,大家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健康底线。因此,要把近视率作为学校和地区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如果不达标,学校和区域领导要被严肃追责,每年在主流媒体公布各地区青少年视力报告和近视率,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加强医教结合,提高近视预防宣传和防控的科学性。近视有屈光近视和轴性近视大类,屈光近视是因为用眼过度造成角膜和晶状体的曲率增大引起的近视,轴性近视是因为眼轴增长引起的近视,研究表明眼轴增长与户外自然光照高相关。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合作,推进视力监测、眼轴长度、屈光发育档案全覆盖,及时发现和干预近视发病。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同学们跑步锻炼
第三要抓户外活动这个核心行为。目前社会普遍对于近视防控没有信心,感到束手无策,实际上近视防控是有可行办法的。近视成因虽然与学生课业负担、用眼习惯、灯光照明、户外活动、电子产品使用等很多因素有关,但是最相关的是户外活动时间,自然光照会减缓青少年眼轴的过快生长。上海在2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为期2年的实践表明,只要保证学生户外活动时间2个小时以上,近视率下降了30%。确保户外活动,实际上意味着保证了体育课时,保证了课间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更保证了孩子们作业量和课业负担明显降低;户外活动的增加,也会大大缓解孩子们心理疾病的高发,改变基础教育只抓升学率,不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状况。倪闽景介绍,上海静安区的一所学校,中考成绩名列前茅,近视率却非常低,其有效举措就是放学后,每一个孩子都要到操场上跑步半小时,这项举措并不需要太多条件,应该是每个学校都是可以做到的。
第四,系统提升学生近视防控相关软硬件环境。要规定中小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确保幼儿园的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这需要有更充分的体育运动场地,但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达标问题十分严重,需要开展专项建设;同时教室灯光照明不达标十分普遍,要按照国家新的教室灯光照明标准,分阶段落实教室灯光达标工程;拓展放学后孩子们在社区的运动空间,让孩子们在住宅小区里可以开展各种户外运动和游戏活动。
推荐阅读:
促进中医药传承高质量发展 淘汰不合格名医工作室 | 建言中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