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市政协委员建言古城运管可借鉴“河长制”

发布时间: 2022-02-16 09:28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王泳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千年古都山西大同,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曾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但是受体制不顺、市场化不足、文化元素注入不够等因素影响,这座古城的文旅业还没有真正“火”起来。2月13日,大同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全会上呼吁,尽快深化文旅融合,让这座古城青春再现。

“曾经的辉煌正是大同市的核心历史文化资产,用它来做好文化旅游这张开放‘名片’显得尤为重要。”市政协委员曹晖告诉记者,“以文兴旅,以文促旅”早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并进的常识。大同市可用高端策划、战略投资,打好文化牌,为游客提供更多优质的旅游产品,使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拉动大同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曹晖表示,政府部门可科学制定北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规划。比如将北魏文化元素植入旅游体验全程,延伸旅游业链条。

“整个古城需要科学的产业规划,合理的业态布局。比如设置古城运营和管理服务中心,借鉴‘河长制’,统筹规划,统揽全局。”持相同观点的市政协委员赵超表示,西安文旅业在体制、机制方面已有成功经验,值得大同学习借鉴。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近年凭借短视频平台爆红网络。赵超认为,西安的成功经验,正好契合大同“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注重多元体验,让古城成为全方位展示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的诉求。

除了相似的“文化底蕴丰富”之外,大同更具备的优势是毗邻京津冀经济圈,假日经济圈会让后者源源不断地输送旅游者,这对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在寻求发展突破上蹚出了一条新路的大同文旅,是一种天然禀赋。

在市政协委员赵世彪看来,大同在资源禀赋上确实与西安一样,甚至更具“网红”潜质。这种先天优势,让大同在产业转型上或许会比其他资源型城市“更顺一些”。只不过,大同的文化底蕴与西安、苏州等古城相比,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亟须深度了解和理解本土文化的专业网红去讲述这座古都的故事。

事实上,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大同近几年也在着重进行产业升级,争取打破“资源诅咒”。

大同市大力实施文旅振兴工程,投资近40亿元,建成了潘家园文旅综合体、神泉古域、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以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古城、长城为核心景区,以云冈文化旅游节、古都灯会、魏碑书法双年展为核心品牌,以大同国际美食大会等70余项大型活动为载体的文化旅游品牌,创排《天下大同》《北魏长歌》《热泉》《云冈乐舞》等22部精品舞台剧目,以期文旅产业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1年,大同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64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9.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4%和27.2%。这背后是巨量的就业和消费支撑。仅以住宿为例,大同这个310万人的城市,就有3000多家住宿经营主体,提供了5万多间客房。

“不过,古城要想‘火’起来,不仅需要项目资金投入、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更需要选拔一批有能力、有经验、懂文旅、懂市场的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团队,让专业的人干专门的事。”赵世彪表示。

委员们认为,在发展古城旅游的过程中,大同需要的是寻求商业与文化平衡点,清理业态空间,修葺完善和规划建设主题街区、文创产业、文化体验等项目,解决旅游市场普遍存在的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个性化定制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以文化赋能、业态调整与创新等持续增强古城新动能。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