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是个大产业,我们要铆足干劲,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加快把‘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打造成富民强省的标志性工程。”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成为日前召开的吉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委员们热议的“金句”。
过去几十年间,“四个轮子”的汽车是吉林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随着振兴发展推向深入,产业格局更加丰富,2021年推出的“秸秆变肉”工程,让吉林省农业发展有了新增长点。
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是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省肉牛发展到580.7万头,超额20.7万头完成年度规划目标。
“肉牛产业是一个中轴产业,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并对第三产业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吉林省政协常委、延边畜牧开发集团董事长吕爱辉表示,作为一名畜牧科技工作者,她一直非常关注“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推动吉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吕爱辉提出,做大做强肉牛产业,首先要提高肉牛总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肉牛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其次,要提升肉牛质量,应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大力推广延边黄牛特色品种资源。深耕牛肉精深加工,延伸肉牛产业链,提升牛肉附加值。
她建议,加强三产联动,建立“延边黄牛生态观光产业园”,实现传统畜牧业与生态旅游、特色民俗文化、文创产业、科普教育的整合,打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
“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强调的是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我们看到作为农业大省,吉林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担当和底气,以及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吉林省每年秸秆产量高达4000多万吨。秸秆焚烧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而“秸秆变肉”工程则旨在消化这些秸秆,让肉牛产业成为一个大产业。秸秆变饲料,饲料来养牛,牛产生的粪便再加工成有机肥种植玉米,真正实现了良性循环。
“抓繁育、强链条、促循环,在富民政策的引领下,全省各地全力打造上连种植、下连加工的乡村富民大产业,肉牛产业,牛劲十足!”关于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孙秀云委员表示,目前,吉林省各地非常重视“秸秆变肉”工程,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大项目牵动能力显著增强,融资“瓶颈”得到有效破解,技术指导服务优化不断提升。
孙秀云建议,乘势打造“吉牛品牌”,激发农民原生动力。同科研院校(所)开展合作交流,引进推广先进管理养殖技术。加快品牌化建设,引导吉林省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秸秆变肉”在吉林打开了农民致富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