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12位政协委员为母亲河建言

发布时间: 2022-01-28 17:2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中国网北京1月18日讯(记者 李培刚)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部署出台相关重要政策文件,为中国特色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多样性,“江河互济”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近日,长江流域省市两会相继召开,在这些地方两会上,政协委员们畅所欲言,10余位政协委员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献策,共谋大发展。

长江三峡大坝资料图(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认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可以充分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对于丰富完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武汉市政协委员、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解是,用公园的形式来展现长江文化,让老百姓能够进入到文化遗址和文化氛围中,“享受丰富文化大餐的同时,产生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她建议,武汉要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专门机构,深入挖掘武汉长江文化底蕴,服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湖北省政协委员陈飞认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视角下,积极推进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厘清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重点开展长江文明起源、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对比分析与相互关系研究,万里茶道等文化线路关系研究,全面挖掘长江文明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厘清湖北长江文明内涵与地位,提升湖北长江文化国内、国际影响力。陈飞指出,湖北应定位长江文明之源,理清长江文化之脉,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抓好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建设长江文化公园之心。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呼吁,统筹做好长三角地区考古人才培养工作。叶润清建议,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总体要求,以揭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和长江文明为总体目标,以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和长三角地区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重大课题为抓手,引领长三角地区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

江苏省南京市,渔政执法船在长江南京段巡航,开展长江禁渔执法检查。(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开局之年。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长江十年禁捕,共计退捕上岸渔船11.1万艘、涉及渔民23.1万人。

四川省政协委员,泸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民盟泸州市委原主委周亚琼关注长江“十年禁渔”,她认为,既要在“禁”上加强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市场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等行为,也要在“放”上做足功课,通过增殖放流让已经衰退的长江重要渔业资源品种源源不断得到补充、恢复和增加。

重庆市政协委员、涪陵区政协副主席刘加胜建议,通过案例宣传等方式开展生动、系统、广泛的长江禁渔宣传,注重宣传的实效性和长期性,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鱼类专营店的监督,对挂有“长江鱼”“乌江鱼”“野生鱼”招牌的商家饭店开展专项清理整治,禁止买卖经营长江鱼。

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建议,完善长江退捕渔民社保补偿机制,加强渔政全链条监管,坚持不懈抓好长江“十年禁渔”。他建议,落实建档立卡退捕渔民常态化统计核查机制,进一步摸清底数,做好精准识别及动态管理;完善社保补偿机制,优化补偿划分标准,区分专业、兼业渔民,根据年龄、性别等设定差别补偿标准,避免“一刀切”。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庆市政协委员、江津区政协副主席、民革江津区委主委李祖琪建言,从强化监督管理、健全协调机制、筑牢生态屏障等方面多措并举,保护长江母亲河。她建议,长江水利委员会要继续加强对滥采、乱占、乱排的监督管理,大力推动长江沿线砂石堆场清运和生态复绿等工作;进一步强化长江执法管控、污水排放监管,充分发挥各级河长作用;要健全跨行政辖区权威高效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跨省污染等问题;坚决取缔长江沿岸河滩地耕种,有计划地关闭小水电站,杜绝化肥农药污染,防止水土流失,恢复上下游水生生态、河道景观及经济生活。

湖北省政协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局副局长刘红敏认为,高科技的应用对于实时水情传输,提高水情预判的精准度,以及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她建议,推进长江中游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体系建立,特别是探索与5G技术结合的保护利用新模式,助力智慧水务发展。此外,刘红敏还建议创建不同类别的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示范区,推进长江中游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

神农架拥有“华中水塔”之称,是湖北境内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完好的植被、高储量的林木蓄积量对长江中下游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北省政协委员、神农架林区政协主席王文华介绍,“华中水塔”保护已经开启多方协作,但仍需持续深化。他建议在长江大保护中加大对神农架‘华中水塔’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投入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区域协同发力等。

长江葛洲坝下游江面上,江豚结伴追逐、捕食、戏水(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近年来,江西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生物资源不断修复、江豚种群数量稳步提升。江西省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进江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欧阳剑雄提出,应持续擦亮江豚这张亮丽的生态名片,让“微笑天使”代言美丽江西,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欧阳剑雄提出,江西可以借鉴四川打“大熊猫牌”的做法,做好长江江豚宣传文章。增设“江豚保护日”,把长江江豚笑脸设计为“江西生态环境保护标识”,让“微笑天使”的形象深入人心。

湖北省政协常委、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韩民春关注打好用活“长江牌”,韩民春认为,筹办长江(全流域)博览会,将会成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名片,进一步巩固在长江全流域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韩民春建议,加强湖北会展业的深度研究,密切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湖北发展规划,系统谋划,强力推进,立足现有国家级展会平台,更新展会名称,高起点打造国家级展会;实现全覆盖,覆盖长江全流域各省市区;整合长江流域各地优势,全覆盖三次产业;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联通全球产业链;线下展会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分期、分类别,长年不断;政府引导培育,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

推荐阅读:

<strong>骆沙鸣:“双碳”目标下加快发展我国绿色制造正当其时 | 建言中国 152 _中国政协_中国<a href="http://cppcc.china.com.cn/node_8026994.htm" target="_self" _href="http://cppcc.china.com.cn/node_8026994.htm"><strong>越百年 向复兴——各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strong></a></strong>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