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政协委员共话地方戏曲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1-21 14:07:53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路强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陕西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拥有丰厚的戏曲资源和群众基础。现有本地剧种22个,秦腔、同州梆子、汉调桄桄、汉调二黄等11个剧种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月19日,在陕西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委员们就如何推动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常伟认为,传统戏曲振兴首先要抓好人才培养,建议从省级层面加快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青年表演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保护传承、学校教育与地方院团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应重点鼓励扶持省戏曲学校、戏曲研究院,在保持秦腔人才培养传统和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多面向、多剧种、多专业、全方位的地方特色戏曲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和传承保护机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戏曲在经历了广场传播、剧场传播、影视传播之后,也进入数字化传播新阶段”,省政协常委、民盟陕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富君建议,加快推进陕西秦腔艺术数字化建设。由于现有古本,留存地点比较分散,各院团保护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一些古本还在继续流失。富君提出,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组织省戏曲研究院、省艺术研究院、省文化馆等相关机构,统一部署,分头行动,梳理、摸排现存古本情况,加快建立保护目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对列入国家和省、市、县级非遗名录的地方戏剧种,实施抢救性记录和保护工程,对各代表剧种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储存。此外,还应创新“互联网+戏曲”的展出模式,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重点数字阅读平台、新媒体网站等网络平台参与设立专栏,集中上线戏曲精品,进行开放式免费线上展演。

“前些年,文化体制改革搞‘一刀切’,把全省所有市、县直属秦腔艺术团体由公益性事业单位改成企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存在较大缺陷,一是剧团招不到人,二是留不住人。”省政协委员、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李娟呼吁,恢复市县直属秦腔院团的公益属性,以发挥其在传承与发展秦腔艺术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