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奇缘”的故事如何续写?听委员们真知灼见话冬奥

发布时间: 2022-01-09 10:0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江虹霖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中国网北京1月8日讯(记者 江虹霖)这个冬天,大街小巷的“冬奥热”驱走了往日的寒冷,就在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时,北京市政协委员们又为这股热潮添了一把火。自1月5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以来,会场内外,热“雪”沸腾,关于冬奥的讨论度居高不下。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平台记者通过采访梳理发现,委员们对“热”话题保持“冷”思考,建言实用性强、专业度高、面面俱到。多数委员高度关注国人与冬奥的“冰雪奇缘”,他们表示全民“冬奥热”不能昙花一现,于是“后冬奥”时代成为这次会议的新晋热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化宣传加把劲儿,讲好中国冬奥故事

元旦后开工第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勉励大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争取第一时间把北京冬奥盛会传播出去。要通过办好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传播力、新闻影响力、国家软实力。

“一起向未来——庆祝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文化活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马鸿韬与北京市政协委员吴大仓、王以新、潘度文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赛事项目文化宣传的提案》。

“我国南方地区对冬奥会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且冰雪项目文化底蕴薄弱,建议在南方地区加强对冬奥会的宣传力度。”马鸿韬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真正营造“全民迎冬奥”的赛事氛围。建议重点加强对不同冬奥项目文化的普及,引导人们的关注点从“唯金牌论”转向对冬奥会项目、运动员本身与奥运会人文精神的关注。

“目前我国体育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冬奥会是推动全民体育运动的新契机!”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李若弘建议,有针对性的加强奥运弱势项目的普及,如来源于中国古老马球运动和起源于中国的足球(蹴鞠),这种不仅有故事、受国际社会推崇,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课题。此外,要深入我国偏远地区普及群众性体育,把“人文奥运”理念提到“全社会全民族事业”的高度来抓。

科技冬奥来之不易,智慧成果要珍惜并转化

科技冬奥展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科技创新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鲜明特色。据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冬奥会场景先后测试和使用了200多项技术,涉及公共安全、高清视频、5G和新能源等领域,适用智慧、绿色、防疫等60多个应用场景。其中,冬奥会赛时将应用70多项技术。

“2008年北京夏奥会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和气象预报技术有了很大提高。这次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将完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进行气象服务保障。”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姚学祥说,经过7年的研究、开发,冬奥气象服务中心掌握了冬奥气象服务关键技术,开发了先进的冬奥气象服务系统。姚学祥建议,认真总结北京冬奥冬残奥会气象服务经验,形成可供推广的技术清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日常气象服务和汛期气象保障,进一步发挥科技冬奥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关村硬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静建议,依据冬奥各项研究成果,成立中关村冬奥器材高端智造研发中试平台,加速技术产业化,助力全国冰雪产业发展。

场馆赛后要可持续利用,挖掘“奥运遗产”价值

高颜值智慧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是今年北京市政协协商议政的重点之一。北京冬奥会结束之后怎么办?奥运场馆往往面临运维费用高等诸多问题。

北京市侨联提交了一篇《关于推动冬奥赛后场馆利用 持续提升双奥文化影响力的提案》。提案中建议,可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冬奥场馆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比如,赛后可继续举办或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发挥奥运场馆空间大、可容纳人数多等优势,组织进行各类大型社会活动或承办国际性活动,如发布会、论坛、展览、演唱会或音乐会、商业或竞技类表演赛等,创造较高商业价值以支撑场馆维护;成立可持续发展专家组,建立专业开发管理机构。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在冬奥备战一线紧张忙碌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延庆场馆群运行副秘书长、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秘书长柳千训则对临建设施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一是拆除前做好施工交底。二是做好回收利用。三是做好场地和生态恢复。可能情况下,相关部门对临时设施占地修复后的生态环境进行5-10年的持续监测,分析恢复效果,及时完善修复方案。以作为临建设施规模较大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例,其中必要的临建可转为永建。

冰雪产业要抓住机遇 使“冷资源”变“热经济”

农村发展冰雪旅游,燃放烟花吸引游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人说,“家门口的盛会,一定有商机”。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冰雪+”产业,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荣大力认为,打造冰雪运动与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冰雪运动场地纳入城乡一体化规划;开创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运动旅游新品牌,重点研究制定地方标准,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标准体系,实现全程标准优质服务。抓住“大众、平民、低门槛”的冰雪运动主基调,打造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和冰雪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呼和浩特发展乡村冰雪旅游经济 市民尽享运动乐趣(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独有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中建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吴宜夏认为,应让冰雪产业延伸发展形成户外休闲产业。建议积极打造京张冰雪体育文化休闲旅游带,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形成冰雪产业集群。

北京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秘书长李满英说,北京市周边分布着数量较多的滑雪场,但各大滑雪场独立经营,彼此之间不通用雪票。建议推出雪季通票、月票、多次票或是北京市滑雪联卡等,为滑雪者提供更多的购票选择,也可采取优惠联票的方式降低单次票价,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滑雪运动中来。还可以结合本地特色,打造滑雪特色小镇。

全民“冬奥热”不降温 青少年是主力军

青少年畅享冰雪运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冰雪运动也越来越走近广大人民群众。早在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制定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明确表示青少年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点人群。

这次会议上,记者注意到体育界提交的提案中,特别提到了打造冰雪运动人才发展高地和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提案建议充分利用北京地区高校众多、人才聚集的优势,鼓励高校开设冰雪相关专业,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支持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冰雪运动管理人员、冰雪产业技术人才、冰雪运动推广人才、冰雪运动专业师资、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冰雪运动校园辅导员、冰雪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

北京市一小学体育课开展冰雪运动体验项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提案建议,将冰雪运动课程列入教育计划,形成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教学、训练、竞赛和保障体系。建议将开展冰雪运动所需资金列入教育经费预算,支持学校因地制宜建立专业冰场、仿真冰场、轮滑场地;为学生滑冰滑雪提供专项补贴,限额收费、低价滑冰滑雪票,多措并举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冰雪运动。

推荐阅读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 一年来倾力服务“两件大事” 百件提案受表彰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