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祥彬 熊国发 王明忠 本报记者 李 芳
近年来,昭通市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化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更迭,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加快,信息经济日益繁荣,数据资源较为丰富,为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数字昭通”建设,昭通市政协副主席彭霓牵头,市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委组织市政协委员和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侨联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对“数字昭通”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到数字经济发展较好的杭州、大理、玉溪进行考察学习。
现状:实现乡镇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昭通全市铺设光缆总长度14.55万皮长公里,建设通信铁塔1.82万座,市级出口带宽达1.6T,有线互联网宽带实现11县(市、区)城区、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2021年1至7月,通信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
调研组了解到,“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内容丰富,14家3A级旅游景区的预约功能全部接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上线租车业务实现租车180余次。“一部手机办事通”注册用户达81万人,实现818万件业务办理。“一部手机办税费”累计办理业务791.4万笔,缴纳税费款22.27亿元。
让参与调研的调研组成员感到欣慰的是,各行业数字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公安、数字环保、数字农业、智慧交通、“互联网+政务”等初步形成并协同推进。数字公安建成数据资源整合平台、视频监控共享(联网)平台、大数据库系统(MPP)、基础地理服务系统等6个应用系统,汇聚数据总量突破150亿条。
在数字环保方面,部署建设1个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和19个运用系统,采集890家企业“一源一档”信息,监测26个水质断面、监控39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时更新12个空气自动站以及24家企业发布的废水、废气信息。
在数字医疗方面,搭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开展线上预约、智能导医分诊、就诊提醒、移动支付、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服务,目前已有昭通市人民医院、昭通市中医院等11家医院上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昭通市人民医院、昭通市中医院等4家医院接入“一部手机办事通”平台。
在数字农业方面,正在加大追溯二维码的应用力度,鼓励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加入追溯管理,重点要求全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获奖企业”“三品一标”认证主体(企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部“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追溯信息实现实时更新,同时力争各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年底前全部上线国家追溯平台和省级追溯平台。
在“互联网+政务”方面,实现11县(市、区)146个乡(镇)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累计完成2336家单位电子政务外网光纤接入和终端设备安装;实施“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13700项、网上可办率达97.8%;实现市、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和部分市直部门网站支持IPV6访问。
在“互联网+电子商务”方面,建成1个市级电商物流分拣中心、11个县级电商物流分拨中心、145个乡镇电商物流中转站和784个村级电商物流配送站点,乡镇覆盖率达100%,贫困村覆盖率达50%以上。
数据显示,2021年1-8月网络交易额81.21亿元,同比增长22.86%,网络零售额13.3亿元,同比增长23.03%。
问题:数字产业少 发展动力不足
通过走访,委员们了解到,当前,昭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数字化转型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数字昭通”建设管理机制顶层设计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横向管理协作机制,全市数字经济建设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缺乏人力和技术支撑。
昭通市在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的顶层设计较先进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缺乏统一指挥、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行动的体制机制,存在技术架构落后、项目建设分散、信息孤岛严重、业务协同低效、重建设轻运营、体制机制不顺畅等问题。
“数字产业人才短缺,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不灵活。”一位参加调研的政协委员说,目前,昭通市针对数字化科技类人才出台的政策较少、范围较窄,没有分层次、分类型的具体政策,科技人才吸引做不到“一企业、一政策”,数字化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落户困难。
“信息化基础支撑和协同治理能力不强,缺乏强大完善的数据中心,无法有效完成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分析和应用,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弱。”委员们认为,缺乏专业的技术和人才统筹全市数字化系统运维和市场化运营工作。
调研中,委员们还发现,一些小散机房因为缺少技术人员操作使用和缺乏维护费用等原因已停止使用,各类系统应用和数据安全存在隐患,小散机房普遍存在建设成本高、能耗高、维护成本高和后期迭代升级难问题。
“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数字化应用不高,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昭通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全市宽带互联网(含4G无线宽带)覆盖率仅88.3%,低于全国4G网络覆盖率95%的平均水平,要补齐农村网络短板,全市大约还需要新建4G基站4000个,传输线路10余万公里,预计需要资金24亿元,2020年仅计划新建4G基站1400个,新建5G基站1600个,远远不能满足补短板、强基础的需要。
“数字产业少,数字化转型发展动力不足。”委员们分析,由于网络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应用支撑不足,网络利用率低,运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够;由于昭通市制造业、加工业等工业产业发展实力不强,导致工业数
字化、智能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由于信息产业培育政策措施不完善,一些政策落实难,导致落地企业或即将落地企业对在昭通市投资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信息产业招商难、难招商的尴尬境地。
建议:加强优势科技型企业培育
如何推动昭通数字化进程?在彭霓看来,加强“数字昭通”建设,推进数字化进程,是培育新动能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一招,为实现昭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5%以上目标,建议从建机制、布格局、建体系方面着力。
昭通市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委负责人认为,要加强对“数字昭通”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构建完善的“数字昭通”建设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党管数据的领导协调机制,把“数字昭通”建设定位为“一把手”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找寻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与数字经济发展建设密切关联的人才,组成工作团队,形成专班,由市委网信办或数字经济局专人领导,统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化进程。
同时,着力破除各领域数据壁垒,整合全市数据资源,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数字化改革动力机制,建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上云、统一数据、统一建设营运模式的“数字昭通”建设板块,做优做强做大昭通市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驱动数字经济发展。
“要加大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有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调研组提出,创建数字经济人才培训中心,针对政府各领域需求和社会需要开放一些精品课程,专题培训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数字经济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实用性人才。建立数字经济科技人才专家库,研究出台具体优渥的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体系,推动昭通数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如何加强数字产业园区建设?彭霓建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优越的“以商招商”政策投入和政企合作机制。招“大商”建设数字产业“孵化园”,发挥企业口口相传的作用进行“以商招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平台作用,实现数字经济管理和营运分离的“管运分离”模式,提升数字经济管理营运专业化水平。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构建适宜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委员们提出,要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以“智慧”平台为基础,构建有效的数字资产管理与投融资营运和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平台持续运营,实现信息化、智慧化效率提升,实现互联网应用、数据流转交换、数字资产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深度参与昭通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数字化应用奠定基础。
如何培育数据产业和生态,构建强大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型应用体系?委员们认为,要围绕“数据”和“应用”两个要素,积极搭建大数据应用的环境,培育大数据产业链和生态,实现大数据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逐步构建地方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解决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数量较少问题。
“要加强优势科技型企业培育,发挥领军型企业的集聚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委员们建议,要引导科技型企业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塑生产服务模式,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深入推进技术集成创新、业态模式创新、服务管理创新。加快数字产业布局,引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让数字经济助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如何加快农村、农业产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委员们提出,要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信息赶集教育培训活动,培育更大更多的农村市场数字化转型,开展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标杆试点培育建设,为现代农业打下基础。同时,高度重视本土数字产业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运用好现有数字产业研究院的资源,做好数字经济体系的规划和培育,从而引入更多数字产业龙头企业落地昭通、服务昭通、建设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