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永执着

发布时间: 2022-01-04 14:43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李云才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全国政协委员 李云才

在新年的浓浓喜悦中,回顾2021年的履职足迹,深感充实且难忘。

作为一名“三农”领域工作者,我履职的重心与农村须臾不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勤奋当作信条,不作农村变革的局外人,聚焦乡村振兴故事里的成就与困惑积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陆续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了《小乡村的启示》《大会发言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坚决守住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等14篇文章。作为《人民政协报》的特邀委员记者,不管是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还是在平时,都积极将自身所见所思付诸报端,积极与编辑和读者进行交流。在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后,我以特邀委员记者的身份,撰写了《老师,您带着梦想走了》一文,回忆与袁老交往的往事,深情悼念这位居功至伟的农业科学家。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关于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些观点,也多次被《人民日报》采访引用;在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之际,我出版了《乡村振兴千年大变局》一书。

展望未来,要更好履职,需在两方面着力。

在调研中问鼎现实。理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深入现实的切身感受。乡村振兴是在取得千年减贫奇迹后全面推进的伟大事业,是一个“三农”工作者建言献策的主“战场”。我拿什么去献给这片希望的田野,既要靠长期实践体会的积淀,又要靠广袤大地灵动的泉涌现实。正是这要走的很长的路,需要献出我们的聪明才智,履行一名“三农”工作者的应尽职责。几十次的广度调研、对同一个问题的多次深度调研、锲而不舍地带着问题调研,是形成好提案、好调研报告、好社情民意的“资料库”“思想库”“经验源”和“基本功”。

在思考中谋划未来。谋定而后动,反映了思考问题是智慧的选择:思路决定出路,告诉我们逻辑不能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表达了什么叫事半功倍。好建议、好提案、好资讯不怕多,因为它是从“苦水”中泡出来的,从汗水中浇灌出来的,从沃野春歌中滋润出来的。我从农村来,乡土永难离,要辩证看待乡村发展新趋势,为持续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奉献一己之力。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