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政协远程协商会聚焦营林造林

发布时间: 2021-10-29 14:41 | 来源: 长城网 | 作者: 郭甜肖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图为河北省政协“提升营造林质量,推进美丽河北建设”远程协商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甜肖 摄

  “近年来我省国土绿化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但‘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等仍面临挑战,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

 

  10月27日,河北省政协机关视频会议室,伴着省政协委员、省林科院副院长毕君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一场由河北省政协举办、主题为“提升营造林质量,推进美丽河北建设”的远程协商会议热烈进行着。

 

  来自河北省政协主会场、张家口市、邯郸市、涉县等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前期调研成果,聚焦协商主题,通过智慧政协系统“四屏同框”,“云端”商量。

 

  这次远程协商会是河北省政协对标全国政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索网络议政协商方式的一次重要创新。

 

  焦点一:实现更科学地营林、造林

 

  “核心就是要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解决在什么地方造林、造什么林、选什么树种造林。”毕君就太行山石质山地、冀北农牧交错带等地的植被恢复为例来讲,“对于土壤土层瘠薄的干旱阳坡,应谨慎规划造林特别是乔木林,应以当地的水土资源承载力为约束条件。”

 

  为此,毕君建议,建立精细化、差异化的现有林经营体系,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建立和优化营造林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营造林管理的精度和效率。“以水定绿、以水定林、量水而行!”

 

  “我省的造林条件比较艰苦,有水的地方缺土,有土的地方缺水,还有个别地区既缺水又缺土,这就需要加强抚育经营,进一步增强生态功能。”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沈彦俊建议,“在‘宜’字上下功夫,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树种、确定合理的密度,提升造林效率;在‘多’字上做文章,增加不同树种的搭配,提升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强营造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河北作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也是京津水源地,为京津供给优质水资源和其他生态服务。”沈彦俊建议,与京津协同建立京津冀生态涵养林建设协调机构,探索生态共建共享和实施横向生态补偿的新机制、新方式。

 

  焦点二:提高林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近年来,在众多绿化手段中,林业碳汇创造出越来越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和恢复森林植被等行动,增加森林储碳能力,将经核定的减排量挂牌出售,控排企业或单位通过购买碳减排量来抵消其工业碳排放的过程。

 

  “随着减排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减排的边际成本将越来越高,届时林业碳汇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省政协常委、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崔建升在远程发言中强调。

 

  崔建升建议,要扩大林草资源总量,努力提高林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注重通过智慧林业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森林质量,稳定“碳汇”量,充分发挥人工林碳汇在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作用。

 

  “提升营造林质量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不仅需要硬科学方面的人才,还需要懂得林产业经济发展运行规律软科学方面的人才。”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心总工程师刘彤则把目光放到了专业人才的支撑上。

 

  刘彤建议,加强对造林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造林队伍水平。同时加强县、乡基层林业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学习经费,为加快推进太行山绿化奠定人才基础。

 

  焦点三:注重生态与富民相结合

 

  邯郸市政协委员、涉县政府副县长吴青梅建议,创新集生态、景观与经济功能相结合的造林模式。在荒山绿化上,加大混交林建设力度,实行乔灌结合、针阔混交,形成以森林生态为根本,景观效果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造林新模式,适度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做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邯郸市林业局局长冯晓梅建议,注重生态与富民相结合,提升林业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支撑能力。

 

  “比如,西部山区县重点打造一批以核桃、花椒、苹果等干鲜果品为主的经济防护林体系;东部平原县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观光、采摘、生态旅游及康养等林业产业,形成品牌效益,真正实现绿利双赢。”

 

  协商会上,大家还提出,“促进造林向营林转变”“单一树种向多树种转变”“实施分类经营,提升森林质量”等建议。

 

  委员们的“智慧锦囊”让省发改、省财政、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频频点头,并表示将认真研究,积极落实。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甜肖)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