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沙鸣:加强科学谋划 推动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21-10-08 16:2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编者按: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科协主席骆沙鸣认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如何更好的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骆沙鸣提出八点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产业体系的支撑、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驱动、需要完善的绿色制度和政策体系的引领和服务,需要有绿色贸易的贡献、需要绿色消费的需求和导向。在推进“双碳”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降碳与发展的关系、把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握好双循环中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关系、把握好不同行业的降碳路径、把握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节奏。大力加强科学谋划,增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重点发挥好电力部门、工业部门、交通部门等减排降碳的主力军作用,将做强做优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等“五型经济”与碳达峰、碳中和紧密结合。

二是大力推动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首先要把绿色发展理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全过程,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 ,有效提高绿色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创新性,促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依法编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全面推行绿色发展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推进生产体系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转型,生活体系向可持续方向演化,注重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和财税政策引导作用,着力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效益,完善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指标体系统计。

三是政府要充分发挥低碳绿色循环的导向作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地方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推出标注相应的碳排放量和城市排名的碳地图,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与地方试点创新协同,实行重点企业碳排放报告、审核、配额管理制度。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和市场化机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国情实现低碳技术创新重大突破。建立产品碳标识制度,提升企业低碳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低碳技术专利法,降低专利保护强度,实施低碳技术研究战略。通过构建低碳技术国际强制许可制度,南北合作推动发达国家技术转让、南南合作致力于发展中国家技术共享,加快低碳技术创新、转移、扩散。

四是通过加大碳金融、碳信托、碳交易所和碳保险等新型碳金融工具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应用市场机制调节低碳经济发展节奏。探索通过碳预算形式保证碳经济资金储备,加大激励减碳补贴力度和完善减税机制,有效控制高碳排放企业产能。加强碳汇(森林碳汇、海洋碳汇、湿地碳汇、草原碳汇等)资源的管理。开展碳基金、绿色抵押、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通过天气类期货、期权来规避天气风险的金融延伸品扩展的市场需求和符合绿色低碳理念。深化绿色金融驱动,助力绿色城市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

五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打造零碳电力系统和弹性电力系统,加强抽水蓄能,天然气发电等调峰电站建设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峰能力,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大力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发展风电光伏产业,稳步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力度和节奏。提升绿色研发能力,不断丰富绿色消费产品和服务,抢占绿色消费市场,完善绿色消费保障体系。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和用能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广绿色建筑标识和中国绿色建筑推广实例,推动全民节约,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倡导全民低碳社区示范区建设与绿色家庭。大力发展钢结构绿色建筑,使用节能电器、增加保温绝热材料厚度、屋顶光伏板为电动汽车充电、地热和生物质燃料热电联产为小区集中供暖等。建设一批低碳产业园和生态工业园,开展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发挥产业示范作用,推进清洁生产循环发展,建立新能源产业体系,支持低碳汽车工业。鼓励和支持企业更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采用绿色理念、绿色技术、绿色工艺对产品的设计、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绿色化改造。

六是大力推动绿色消费对转变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绿色消费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供给侧改革的内生动力,是消费升级和建设美丽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必然要义。绿色消费不仅指绿色物质消费、绿色生态消费、还包括绿色精神消费等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非物质消费支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举措,坚持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齐头并进,确实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优化绿色消费环境和绿色消费结构。建立面向公众的绿色消费奖励和惩戒制度。建立健全绿色消费认证机构,确立绿色消费质量标准,制定绿色投资政策、绿色税收政策、绿色产业政策和绿色GDP考核政策。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和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统计报表制度。完善绿色消费监督机制和绿色产品绩效评价制度。支持绿色环境公益诉讼。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企业生产者对于产品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

七是加快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建立统一的绿色进出口标准认证标识及统计体系,加强监测考评和奖惩。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倡议建设,推动全球经济绿色低碳复苏,引领全球气候与绿色治理协作。大力发展绿色会展经济,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鼓励更多企业争取国际碳足迹认证。启动我国征收碳关税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参与绿色认证、碳标签等国际规则的制定,积极推动高质量、高附加值绿色产品和技术进出口,开展绿色低碳贸易试点。引导传统贸易绿色转型,建立与国际碳市场链接及交易互认机制。加强绿色投资合作,引导境外中资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

八是绿色供应链是环境保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是推动改革的重点方向。要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绿色清洁生产技术,加强供应链合作、企业的协作,实现供应链整个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化,积极推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动选择,加大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生态产品认证和绿色生态产品服务标准化体系有序扩大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加大政府绿色公共采购力度和范围,尤其促进强制性绿色公共采购。推进行业绿色产品升级,构建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绿色生态、绿色生命的“四生四绿”绿色供应链和消费需求链,使得绿色消费与绿色供应链协同协力。

推荐阅读:

世界同心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网站无障碍